●污水处理设备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老旧小区改造施工现场 通讯员 范筱霞 王宁
一座城的发展,关乎一城人的幸福感。
6月23日,晨光熹微。在人生广场上,早起的居民或结伴散步遛弯儿,或欣赏美丽的风景。“自从把人生广场建设好后,我们再也不用都挤去中心广场跳广场舞了,每天在这里朗诵诗歌,心情非常愉悦。”居民刘小诗一边锻炼一边告诉笔者。昔日嘈杂的闹区变成了今天的人生广场,成为居民日常休闲的打卡地,为居民在喧嚣中觅得一份恬静……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人生广场之变映射出甘泉县委、县政府更新县城建设的决心,更体现出坚定不移的为民初心。
近年来,甘泉县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优化城市形态、推动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面貌为目标,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紧盯宜居宜业城市打造目标,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县城建设工作稳步推进。2022年甘泉县被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评为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
让城市更精致起来
美好生活需要城市精致起来。2022年,甘泉县以工匠精神雕琢精致城市,实现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城市治理更加精准高效。
精致体现在谋划上。甘泉县按照“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的思路,加大城市规划编制力度,形成包括城市总体规划、片区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在内的完整的城市规划体系。先后编制完成了《甘泉县国土空间利用规划》《甘泉县总体规划》《甘泉县城市设计》《太皇山、东台、曲里、杨家砭、西门坪、旧城墙六个片区的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鳖盖峁修建性详细规划》《甘泉县县城排水专项规划》等各类规划,为县城建设绘制出了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通过科学规划、有序实施,各类城市建设、项目实施均能够严格按照规划逐步实施,规划区面积由15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27.7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2.55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4.6平方公里,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和指引。
不仅如此,按照混合功能要求补齐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基础设施等短板,促进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延伸覆盖,实现县域经济规模与资源环境容量、人口规模与经济规模、公共服务能力与人口规模相匹配。并投资13093万元,先后完成人生广场建设、污水管网项目、滨河南路改造工程、美水泉涌广场、西门坪老旧小区、主城区老旧小区、瓦窑沟老旧小区、中心街老旧小区、甘道渠应急抢险工程、排水防涝建设项目(一期)等一批高标准基础设施项目,群众出行日趋方便,县城服务功能显著提升,污染防治水平有效提高,城市建设不断趋于现代化,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群众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
如今,甘泉县210国道过境线路面工程全线完工,鳖盖峁棚户区至西门坪棚户区(老旧小区)连接线道路建设工程顺利实施,完成旧城区棚改腾空区路网规划,城市交通路网日益完善。清泉垃圾填埋场、医废转运站建成投用,殡仪馆启动建设,智慧停车系统上线运营,新能源公交车顺利投放,城市各项服务能力有效提升。持续加大教育投入,2022年累计投入2.3亿元,增长2.3%,完成职业中学宿舍楼、初级中学改扩建等项目,师资力量、课程管理、软硬件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全县教育水平不断提升。“三医”联动改革深入推进,县人民医院、中医医院加入延安市第三医疗集团,中医医院通过二甲医院初审,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实效,群众多元化就医需求得到满足。
该县累计建成租赁型保障房4524套,实施了西门坪、主城区、中心街片区共36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工程,惠及居民2104户,完成棚改征迁2683户,兑付资金9.9亿元,改造新增停车位400个。人行步道、绿地广场、排污管网等一批重大市政工程压茬推进。新增县城绿地面积2.5万㎡,城区单位绿地面积达到26㎡,居住区绿地面积达到9.5万㎡,小区绿化率达39%,庭院增绿工程成效显著。建成园林式居住区6个,其中市级园林式居住区5个。
随着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县城的民生、产业、生态承载力得到有效增强,县城人口由2020年初的3.1万人增加到3.9万人;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污水处理率达到96%、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燃气普及率达到90%以上;规划产业发展用地1800余亩,县城建成区绿地面积250.23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37.6%,绿地率54.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8㎡,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
让城市更宜居起来
“小区改造后,环境变好了,我们住得更舒心啦。”日前,家住西台小区的张义程介绍,原来凹凸不平的地面被修复,脱落的外墙被粉刷一新,实施了雨污分流改造……配套设施完善了、环境干净了、管理规范了,居住品质提升了,幸福感在家门口得到“升级”。
“宜居”寄托着广大市民最朴素的期待。据统计,去年该县共计开展市容市貌大整治活动8次,专项集中整治活动3次,累计处理各类违反城市管理条例行为4000余起。拆除存在安全隐患和影响市容的破旧广告牌、门头牌匾12处,清除临街横幅80余条,更换维修公益广告牌23块,累计共处罚燃气经营企业1家3起,处罚非法使用液化气12家,约谈4人次,处罚13.4万元,暂扣非法液化气瓶62瓶;强化渣土运输监管,出台了《甘泉县渣土车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对渣土车的管理,去年共查处违规渣土车3起,治理扬尘污染11起,城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提升。持续强化日常管理。该县严格落实沿街店铺门前管理责任制,细化目标任务,明确专人管理,将县城细化为四个区域,实行“划片包干”,夯实主体责任。组织城管、公安、市场监管、食药监、交警等部门单位联合执法6次,对沿街店铺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等进行全面整顿,全县沿街店铺环境卫生等水平显著提高;实施划行归市分类管理机制,做好疏堵结合,在医院坡、太皇山社区设置了610个瓜果蔬菜自产自销临时摊位点,地摊经济日渐活跃,人民群众更为方便,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有效提升。
“以前这条路比较拥挤。”商户孙女士说,以前这里道路两旁乱停乱放的现象很多,她们店里进货很不方便,要时刻注意防范货物倾倒。现在看到门前道路干净整洁,她觉得改得很好。规范道路交通让道路周边商户、居民出行有了更好的体验。
路边不让停车了,但依然有停车需求,怎样破解停车难题?
据了解,甘泉县进一步规范人行道乱停乱放行为,对人行道违法停放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同时积极探索以市场化运作模式建设智慧停车系统,在延安市率先实施智慧停车。截至目前,城区总停车泊位7933个,建成智慧停车泊位541个。
在着力推进道路改造的同时,甘泉县还聚焦群众关心的“堵点”“痛点”,开展大力度整治。从严开展执法监督。该县以“存量违建逐步拆除,新增违建坚决遏制”为目标,共查处违章建筑61处,拆除9处3072㎡。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开展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明察暗访20余次,检查项目(标段)120余个,开展监督执法检查10轮次,涵盖全县所有在建项目,累计检查工程项目156个,下发整改通知书79份、纠正违法行为通知书1份,责令停工整改项目通知书4个,发现安全隐患94处,整改94处,行政处罚4起6万元,有效保证了县城建设质量与安全。持续推进建筑施工扬尘防治工作,着力强化检测市场整治,对全县1家检测机构、4家商砼机构的检测项目严格要求,确保检测数据的真实性。通过各类管理措施的有效落实,沿街店铺环境卫生、食品安全水平显著提高,610个瓜果蔬菜自产自销临时摊位点运行有序、城区停车位预计可扩充至1万余个,去年未发生城镇建设相关安全生产事件,县城的日常秩序、运行效率、安全水平均得到了有效提升,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深入贯彻到各项工作当中,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让产城更融合起来
“以前在农村照看孩子就没有收入,出去打工又不能带着孩子,如今,把孩子送到学校,再去园区打工真是两不耽误,方便了很多。”道镇镇麻子街村村民任小梅说。
在“硬件”设施完善和“软件”管理跟进上,甘泉县下了大功夫。甘泉县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将麻子街工业园区纳入县城规划区,为园区配套各类城市基础设施,同时充分发挥工业园区聚集效应和带动效应,围绕首位产业农副食品加工产业,累计入园企业34户,实现营业收入25.2亿元,总产值24.1亿元,完成税收7023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亿元,累计解决就业1200人,工业园区的不断优化壮大,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以中心城区为经济发展主阵地,全面落实国家税费支持政策,累计为城区内企业减税降费1170万元、留抵退税4676万元,减免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房租280万元。加大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力度,在全市率先建立“四贷促进”金融服务站,先后为县城内中小企业协调争取贷款资金2000余万元,全年新增市场主体660户,入库“五上”企业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2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
“我学的就是旅游专业,以前想着等毕业了要出去发展,没想到根本不用外出,在大峡谷就能发挥自身所长。”今年23岁刚刚大学毕业的吕海玲为能在甘泉大峡谷景区就业而感到十分开心。
该县充分挖掘利用现有旅游资源,将美水泉、甘泉大峡谷、长征文化公园等旅游、文化、民俗元素融入县城建设,在县城规划建设了一批酒店、餐饮等吃住行游购娱配套设施,去年累计接待来甘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到70万人次、2.1亿元,县城服务水平有效提升。为农业园区做好承接。坚持用链式思维谋划布局农业产业链建设,产业聚集效应和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新建高标准农田2.5万亩,复耕撂荒地、退化苗圃4480亩,推广大豆玉米套种7800亩,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3.9万亩、产量达到4.6万吨,守住了粮食安全底线。新建和改造设施蔬菜基地2033亩,瓜菜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产量达到10.6万吨,有效保障了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新建规模化湖羊养殖场11个,饲养量达到7.2万只。提档管理核心区山地果园9600亩,新建防雹网640亩,建成美丽果园3个、高质高效示范园2个。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力推进建设闫家沟、石门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成闫家湾、纸房2个全国首批红色美丽村庄,成功创建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
随着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中心城区“四区”联动不断深入,油气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现代物流、新能源、文化旅游五条产业链更为健全,初步形成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和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
日新月异的变化引人瞩目。如今,街头巷尾的人群中,常有居民由衷感慨:“家门口的环境越变越好,生活越来越便利,咱老百姓的幸福感就像县城的变化,芝麻开花节节高!”
城因人而兴,人因城而荣。新的一年,甘泉正向美而生,让居者幸福、来者流连、闻者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