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黄龙县界头庙镇刘家塬村艾曲河小组,眼前的景象让人惊叹不已。只见一棵巨伞一样的大树映入眼帘,长势遒劲,树冠恣意葱茏,一片生机勃勃。
这棵大树位于海拔1000多米的艾曲河小组,是一棵有着1500年树龄的国槐。其树高14米,胸径183厘米,冠幅平均14.5米,东西16米,南北13米,树干粗壮,要几个人拉着手才能将树围抱起来,是艾曲河村现存古木中树龄最大的树木。
1500年来,它就一直这样静静地矗立在村子一侧,守护着一方净土。虽历经岁月沧桑和世事变迁,但依然精神矍铄,苍劲蓬勃。
见证历史沧桑
在过去1500年的历史当中,这棵古槐树的生长并不是一帆风顺,曾遭受过严重的自然灾害,历经磨难,遍体鳞伤。出生于1940年的村民刘怀成回忆道:“这棵树在我小时候还是一整棵树,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这棵树让雷电击中了,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但树依然很繁盛。”
“你看,这些都是雷击后形成的,这块像个龙头,这块也像个龙头,这一大一小两个龙头加上这个带螺旋花纹的圆珠,我们把这叫二龙戏珠。”村民张天财指着树枝向记者讲述古槐背后的故事。
遭到雷劈之后,古槐树的树干内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空洞,甚至只剩下最外边的一层外皮。虽然遭此重创,但它依然凭着残留在肢体内的脉动,顽强地生长着。“古槐的树干早已中空,可容纳三四个人,雷击后内部凸起的奇形,酷似龙头、龙角、龙爪,故被当地村民称为‘神树’。”张天财说。
经过岁月的洗礼,如今的它弯腰驼背、肢体有残,却依然枝繁叶茂挺立在村子旁,它穿过漫长的岁月,敞开胸怀接受着无数人的注目礼,仿佛在告诉世人“用尽风霜力,难移草木心”的道理,任世间千变万化,依然要坚守自然本心,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纯粹的生存法则。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千年松,万年柏,不如老槐空一空。”从外观看,它虽不像其他古树一样郁郁葱葱、宏伟阔大,但站在树下,就像面对一位饱经沧桑、从容睿智的老人,看到古树身上的褶皱和累累创痕,仍能感觉到时间赋予了它一种独特的沧桑感,让人敬畏之心油然而生。正值仲夏,树上不少地方还长出了葱绿的叶子,与苍老的树干相映成趣,让人不由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2016年,这棵古树被收录到第三届“美丽中国”大赛最美古树名木《异木之奇》目录中。
留住乡愁记忆
年年岁岁树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古树见证了岁月变迁,孩童走过天真时光,长大成人。80岁的张天财从小就生活在古树旁的村子里,这棵国槐带给他很多美好的回忆:小时候在树底下的草丛里捉迷藏,如今在树下乘凉聊天。这棵树就像一位老朋友,陪伴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他笑呵呵地对记者说:“跟我相比,你们就是小娃娃,跟这棵树相比,那我就是小娃娃。”
自古以来,人与树木相依而生存,人所居处必有佳木。多少年过去了,艾曲河的村容村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无论怎么变化,古槐都以独特的方式承载着艾曲河人的缕缕乡愁,记录着艾曲河村的日新月异,守护着艾曲河村的兴旺繁荣。它早已与村子融为一体,成为乡愁的重要符号。
“我小时候就没有村子,一共八九户人住那烂土窑,这块一家那块一家,解放了人们才慢慢给自己修了土窑。”就像这棵顽强的古树一样,艾曲河村的村民们世世代代在这里辛勤耕耘,努力地生活着。如今艾曲河村在古树的陪伴下,院落修葺一新,道路平整干净,产业不断发展,一年一个变化。
槐树是中国的古老树种,历来就是吉祥昌瑞的象征,农村更有“房前一棵槐,升官又发财”的说法……想必,这棵槐树也正是寄托着古人美好的愿望生根、发芽直至长成参天大树。艾曲河人自然也将祖先特有的习俗传承至今,每到逢年过节,村民都要到大树下挂红祈福,祈求人畜安康,五谷丰登。
让古树苍劲蓬勃
保护古树名木,留住绿水青山,守好乡愁记忆。
驻足树下,看古槐蓊郁荫翳,听鸟儿婉转啼鸣,追思几代人的共同记忆。“这棵树自我小时候就这样,我们对它有深厚的感情,它历经了风雨,见证了我们村子的发展,也见证了我们一代代人的成长。”村民谷虎宇说,现在村民都养成了保护古树的习惯,也认识到古树名木的价值,没有人会破坏。
“古槐是大自然留给我们艾曲河村的馈赠,它守护着我们,也需要我们的世代守护。”刘家塬村党支部书记安永锋说,近年来,村子安排专人定期对古树进行巡查、检查,对病虫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防治办法。对枯空部分采用加固、支撑、围栏、疏枝等手段进行维护,设立了铭牌保护,确保古树名木的生长。
1500年间,老槐树就像一个老者,见证了历史的演进,见证了朝代的更迭,见证了艾曲河村的发展变迁,也见证了离乡游子对家乡的眷恋……
岁月更替,这棵古槐依旧在原地,一年又一年,它将继续见证时代变迁,将艾曲河村一个个时光碎片刻进年轮里,写在枝叶间,汇成一部鲜活生动的绿色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