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贺秋平
编者按:《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活动示意图》是由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编研,生动展示党中央落脚陕北、进驻延安、转战陕北的奋斗历程,旨在为读者提供概要性、直观性、通识性的地图。该示意图的出版,填补了我市党史研究工作“以图说史”的空白,丰富了党史宣传教育的形式,成为助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又一生动教材。
“示意图标注的每一处地点都是一部历史教科书、一座红色基因库,承载着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沉淀着共产党人永不褪色的信念追求。”近日,由中共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自主编研的《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活动示意图》正式出版,成为广大党员干部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的又一生动教材。
1 以独特视角呈现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伟大历程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60多年过去了,贺敬之老先生一首《回延安》,仍倾诉着人们对延安这座红色之城的无限向往。
巍巍宝塔,初心永照。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十三年,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了中国的前途命运。可以说,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历史进程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
红色是延安最耀眼的底色。延安境内革命旧址星罗棋布,党史教育资源富集、宏大,党史相关书籍研究成果颇丰。然而长期以来,却没有正式出版过较为权威、全面的“红色地图”,这成为当地党史研究人员心中的一个缺憾。
红色资源是最生动、最珍贵的党史教材。相较于书籍而言,地图具有更直观、清晰、易读等特点。每当看到来延安学习的党员干部拿着一些红色地图资料爱不释手时;每当看到很多机关办公室墙上挂着其他地方的党史地图时,延安党史工作者心中都是五味杂陈。
用好用活红色资源,推出延安专属版“红色地图”,成为我市广大党史干部共同的心声。2021年10月,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正式启动“红色地图”编研工作,并成立了工作小组。
“这是一次压力空前的挑战。”时任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樊晓霞回忆起刚接到任务时的心情,坦言激动欣喜之余,更觉肩膀上的责任沉甸甸的。“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非常宏大、厚重,而一张地图又很小、很薄,怎样将浩如烟海的丰富史料予以最准确、最简洁、最科学的展示;怎样做到既符合历史原貌,又有独特的编辑思路,同时又易于广大读者接受;怎样将史与图最完美地融合……从一开始,我们就想做一张有独特视角的图。”樊晓霞说。
2 历经20个月十易其稿“红色地图”终“出炉”
彼时,这份大家心心念念已久的“红色地图”还没有名称。开会讨论、研究文献、列出清单……自“红色地图”编研工作启动以来,各项工作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推动着。
谈起编辑过程,大家不约而同地道出了共同的心声——纠结。要反映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历史,涉及内容何其厚重。但要体现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篇幅有限如何取舍?整个线路是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活动路线为主,还是以中共中央机关活动路线为主……如何把握、如何抉择、如何取舍,一系列超乎想象的难题,摆在了编研人员的面前。
“比如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其中有十年是在延安城区。我们当时仅延安城区就整理出了很多点,最后精练到19个点,但在最终呈现的示意图中,整个延安城区只有一处,即便在附图中也只有4处。”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干部王晨坦言,编研的过程就是先不断做加法,后期再不断做减法,对于一名党史干部来说,这也是一次全面系统深入学习延安党史的过程。
“红色地图”所涉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时间、每一个地名,都要准确无误,这就需要编研团队在大量的党史资料中不断地查证核对。团队成员马秦飞负责编制草图,在制图的过程中,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连接线应该如何展现,他都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考证,以便最为精准地反映出中共中央在延安的活动路线。
自2021年10月工作启动以来,编研团队通过实地勘察线路确定线路图,查阅大量史料十易其稿最终确定清样图,送往中央和省级党史部门审读审看,即便在疫情期间各项工作仍然有序推进。今年年初,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办公厅反馈回审核意见,“对以中共中央机关的活动路线为标准和拟选的19个中共中央重大活动没有不同意见”,并对相关表述提出了7点修改意见。通过反复修改完善,今年5月,历时20个月,一张鲜活生动的“红色地图”终于“出炉”。
3 图文声并茂生动展示延安时期党的历史
以图诉史,以史释图。《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活动示意图》是一张生动记录中共中央进入陕甘革命根据地、进驻延安、转战陕北、前往华北的示意图。整体的设计为一全开,主图展示了延安时期(1935年10月—1948年3月)党中央落脚陕北、进驻延安、转战陕北的奋斗历程。
“地图展示了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抵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至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吴堡县东渡黄河的历史。具体活动线路以中共中央机关为主,选取部分重要会议、重要事件、重要活动予以标注。”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刘晓梅说。
为了进一步丰富展示内容,《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活动示意图》还增加了附图——中共中央驻地旧址分布图(延安城区),标明了凤凰山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和王家坪革命旧址,对中共中央在延安城区战斗生活的十年两个月零五天的重要历史事件作了简要总结。
“红色地图”的出版,为读者直观地提供了延安时期党中央活动主要情况,让读者对这段历史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与了解。与以往静态地图不同的是,这张地图采用图文声三结合的方式,在“红色地图”右下角还附有二维码,读者扫描进入“地图导览”后,便可获取更为详细的地图解读。“希望这张‘红色地图’,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深入、系统、全面地了解中共中央在延安的这段历史。”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政秘科科长田大丰说道。
《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活动示意图》是继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撰,蝉联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优秀教材”的《亲历长征》《中共七大前后》之后,又一项重大党史编研成果。“该示意图是我市党史工作的一项创举,深化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的研究,填补了‘以图说史’的空白,丰富了党史宣传教育的形式。”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胡建满说。
4 从“红色地图”中汲取建功新时代的奋进力量
一张小小地图,凝结了我市党史干部用心用情用力讲好党史故事的质朴情怀和责任担当。“在编制的过程中,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集思广益、精益求精,示意图是延安党史干部集体智慧的结晶。”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屈永峰表示,“红色地图”突出概要性、直观性、通识性,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历史,从党史故事中汲取奋进力量的生动教材。
“我们收到《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活动示意图》后,就悬挂在党员活动室,每天来办事的群众看到之后都会仔细端详好一阵。大家觉得有这样一张清楚明了的示意图,有利于更好地了解那段厚重的历史。”杨家岭社区党总支书记周飞飞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依托“红色地图”继续讲好杨家岭的故事,不断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
盛夏七月,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党员干部来到延安,追忆红色革命印记,深刻感悟延安精神。
“在为来延安接受培训的学员授课过程中,常常听到学员们反映,仅通过老师的授课和相关书籍还不能直观地反映出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历史,希望有更多的形式能帮助大家深入了解这段历史。”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巡视员、研究员,陕西延安干部学院特聘教授姚金果表示,延安市委党史研究室首次以地图的形式,立体地呈现了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党中央落脚陕北、进驻延安、转战陕北的奋斗历程,使读者得以从空间维度上去追寻那段峥嵘岁月,让十三年的历史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体现出“以图说史”的特点,为进一步讲好延安故事,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助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提供了又一部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