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洪林 记者 贾志敏
延安精神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延安市公安机关锻造新时代红色警队最坚强的后盾,也是他们对党忠诚、实干担当、甘于奉献的历史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作为守护革命圣地260万父老安宁的主力军,延安市公安机关要紧跟时代步伐,锻造新时代红色警队,全力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近年来,延安公安局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创新推动公安工作,圆满完成各项重大安保任务,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用延安精神铸魂育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延安精神,6次来陕考察讲话对延安精神作出深刻阐释。该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对此进行全面梳理、汇编成册,带头学习讨论交流,各党支部安排民辅警深学细悟谈体会,不断深化对延安精神的理解把握,增强弘扬延安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该局与延安精神研究会、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建立研学协作关系,邀请专家作“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延安整风运动”等专题辅导,配发《中国革命的延安之路》《延安精神系列丛书》《延安红色记忆》等书籍,围绕延安精神开办读书分享会,引导民辅警全面了解党中央在延安的奋斗历程和延安精神的形成过程、精神内涵。
同时开展“我在革命旧址讲党史”“讲红色故事、当忠诚卫士”等红色体验式活动,与革命纪念地管理局联合开展“弘扬延安精神、培育忠诚警魂”主题宣讲,民辅警走进革命旧址讲解党的七大、大生产运动、延安整风等重大历史事件,讲述“毛泽东黄炎培窑洞对”“周恩来三用大衣”“任弼时一怕工作少、二怕花钱多、三怕麻烦人”“红色福尔摩斯”等红色故事,引导大家深入了解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持之以恒用延安精神铸魂育警,用优良传统强筋壮骨。
全力守护革命旧址
延安现有革命旧址4百余处、纪念馆30座、馆藏文物4万余件。扎实开展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治理,摸排整改治安隐患,对重点红色景区进行实时监控,组建50支义警力量开展日常动态巡防,定期组织景区开展安全防范培训,会同文博部门适时开展文物安全状况大排查,全市红色景区整体形势平稳。
把社会关注度高、敏感度高的重点区域纳入视线,组织市县两级公安力量进行重点守护,从外向内构筑防护圈、过滤网,制定完善安保守卫十项措施,对核心部位开展全区域无死角的常态化巡逻检查,引导民辅警在忠诚守护中拥护“两个确立”、坚定“两个维护”。
同时把边保处革命纪念馆建设作为铸魂工程,组建专班加压推进,主动担当攻坚克难,先后解决了项目审批、方案修订、场地清理、文物保护、拆迁等40多个“老大难”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同时,制定“十个没有”项目建设廉政要求,强化全流程全环节的质量监督和纪律监督。
用足用好红色资源
——红色史料编入教材。延安时期窑洞里面有马列、酸菜里面有政治,形成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富矿”,坚持把延安精神、边保处历史、边区政府法治建设等红色史料收集成册、编入教材,开展常态化政治轮训,持之以恒用延安时期的好思想、好作风滋养初心。
——红色讲堂搬到旧址。把革命旧址作为忠诚教育的生动课堂,走进旧址开讲堂、办讲座、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党委书记围绕“忠诚、担当、纪律、作风、艰苦奋斗”等讲党课,组织入党入警和晋升提拔的民警到杨家岭、枣园、边保处等旧址上好“岗前第一课”,开展“走长征路、吃忆苦饭、读老三篇”红色体验式教学活动,民辅警沿着红色足迹瞻仰学习、感悟党史、强基铸魂。
——红色文化融入警营。用红色文化教育人感染人,利用清明、五四、七一、国庆等时间节点,开展“传承基因、缅怀英烈”“新征程、新青年”等主题活动,举办“警心永向党”“庆七一”晚会,组织唱红歌、红色党建月等系列活动,打造以延安时期革命历史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长廊,让民辅警时时处处接受红色文化熏染、形成浓厚氛围。
对标对表加强修养
对照革命先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执着追求查找理想信念的差距,对照延安时期“党的三大作风”查找学风作风的差距,对照“只见公仆不见官”查找为民初心的差距,对照延安时期“十个没有”和“黄克功、肖玉壁”案查找政治生态、从严治警的差距,召开民主生活会进行查摆剖析,通过对标反思感悟,严格党内生活,不断锤炼党性。
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政绩观不纯、价值观偏移、当甩手掌柜、层层加码等“四风”问题。持续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树牢“重品行修养、重能力素质、重实干实绩、重群众公论”导向,坚决反对拉关系、搭天线,大兴公道正派之风。持续深化队伍教育整顿,自查自纠纯洁队伍,全面清查违反“三个规定”、违规经商、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枪车酒毒赌密网等顽瘴痼疾。
定期举办“宝塔山下忠诚卫士、忠诚警队”“传承张思德精神、争做张思德传人”荣誉评选,积极荐选“三秦最美人民警察”“五四青年奖章”,选树爱心捐助100余名失学儿童的王椰林、冰河救人的杨博等先进典型,强化标杆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和激励大家争当忠诚、尽责、爱民、实干、守纪“五个典范”,争做红色基因传承人。
躬身践行推动工作
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训词精神,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定期汇报公安工作,及时跟进传达学习上级工作部署,确保政令警令畅通无阻。
常态化开展严打整治专项行动,全市刑事案件发案率、财产损失率同比下降,破案率提升明显,电诈案件实现“两升两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荣获全国最高奖“长安杯”。
主动钻矛盾窝、啃硬骨头、办棘手事,先后解决病残毒人员收治难、易肇事肇祸人员管理难等多个基层治理难题。组建10个创新攻关团队,逐个研究解决涉油气犯罪、石油伴生气私搭乱建、涉众型经济犯罪等老大难问题。《打防涉众型经济犯罪的实践探索》入选《中国警学论坛文集》《公安调研》、获全省政法系统调研成果一等奖。
出台窗口工作10条规范和便民利企20项措施,下放22类36项审批权限,压缩200余项办事流程用时,开通400余项网上服务,增设15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累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1.7万余件,枣园派出所被评为全国“我为群众办实事”成绩突出集体。
坚持少花钱多办事、花小钱办大事,监管医疗所建设防止无效投资,雪亮工程减少预算,采购十四运安保装备器材减少开支,市局被国家三部委评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深化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清廉公安建设,构建审计、督察、纪检、政工等部门联动的从严治警工作体系,开展经常性廉政教育、警示教育、警风评议,着力打造忠诚干净纯洁的过硬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