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21日
我劳动 我快乐
新区外国语学校阳光农场助力劳动教育

  你好,阳光农场
  放暑假了,阳光农场里的朋友怎么样了?赶紧过去瞧一瞧:这一片菜地里竟然长草了,那一片秧苗新长出一大截,赶紧把它们固定在木架上……对新区外国语学校的孩子来说,阳光农场的每一株秧苗都是他们的朋友,与“朋友”相处,不觉辛苦,只有快乐。
  在城市的钢筋水泥环境里,能在校园里创建8亩大的农场,新区外国语学校独树一帜,绝无仅有。这一片阳光农场中瓜果蔬菜上百种,可谓应有尽有,全都由学校师生亲手培植,亲手打理,是学生们接受劳动教育的鲜活课堂,他们在这里开垦、播种、培育、收获,体验劳动的艰辛和乐趣。这不,就算放假,也挡不住孩子们牵挂农场的心。
  炎炎夏日,农场面临着两大考验——高温和杂草。进场前,班主任老师以拔草为题,先给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德育课:保持好习惯需要努力,我们的“菜园子”需要时时维护,不要等到“杂草”扎根再行动。关于如何拔草?老师也专门给孩子们进行了培训,教会他们怎样辨别杂草以及怎样正确使用劳动工具,万事俱备,Let’sgo!
  哇!这才几天不见,菜园里真的长出了杂草;还有些蔬菜叶子枯黄,这是缺水的节奏啊;插在菜地里支撑用的竹竿也有部分倾斜了……还等什么,行动吧。
  高年级的孩子,进农场劳动已是轻车熟路。只见他们拿着工具,用老师刚刚传授的知识认真分辨,果断下手,积极投入劳动,大家一起合作,特别有干劲!有的负责把竹竿插正,有的负责摘除干枯的枝叶,有的负责除去杂草……泥土沾在身上,汗水挂满脸上,有什么关系呢?袖子擦一擦继续劳动。咦!有惊喜,发现两个成熟的西葫芦。
  在孩子们的辛勤打理下,阳光农场又恢复到从前的井井有条,各种蔬菜重新焕发生机,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们笑得很开心!农场外新建的蘑菇大棚里,蘑菇长得正欢。临走时孩子们每人采摘一篮新鲜的蘑菇——夜晚的班级群里又要晒几个炒蘑菇、炸蘑菇的美味了。
  习近平总书记说,很多知识和道理都来自劳动、来自生活。引导孩子们从小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劳动习惯,提高劳动能力,有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新区外国语学校的孩子们就是在学校的阳光农场里,练就了一双灵巧的手和发现美的眼睛,并立志在劳动中把自己塑造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比预期的更欢乐
  新区外国语学校的阳光农场建于2018年,那时候这所学校才刚刚建成。拆掉施工的活动房,清除多余的建筑垃圾后,校长张安平发现这一片空地可以派上大用场,于是一个8亩多的阳光农场便出现在校园里。每个班级划一块责任田,定期安排学生参与农场的生产劳动,包括耕地播种、浇水施肥、捉虫除草、采摘收获等。低年级学生以体验记录为主,重在参与和认识;高年级学生与老师一起,成为打理农场的主力,在农场里锻炼劳动技能。学校还有专门的劳动技能社团,对孩子们进行生产种植、劳动设施维护等方面的知识辅导和实践指导。
  这片农场带给学生的欢乐远远超过预期。学生不仅在农场里认识了农作物的生长变化周期,体验了传统的农耕文化、感知节气气候特征,还在真实的劳动生活、劳动生产、劳动生态中体验学习,感受劳作带来的成就感和获得感,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劳动意识、劳动态度、劳动习惯。更让人惊喜的是,师生们已经把农场当成自己的乐园,把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当成自己的朋友,每每放假,都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时常有孩子主动回来除草浇水,还有老师专门从农村买来农家肥……这片农场里收获的瓜果蔬菜,除了班级师生分享以外,富余的被送到学校餐厅,每年能为学校结余蔬菜购买资金2万余元,创造了不小的经济价值。
  除了阳光农场,阳光牧场是学校的另一片劳动实践基地。教学楼之间的空地被利用起来,养殖鸡、兔、信鸽、孔雀等动物,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轮流值日喂养,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学习小动物养殖基本常识,满足他们喜欢小动物、饲养小动物的兴趣需求,亲身感受养殖带来的快乐和责任。
  蘑菇养殖大棚是学校今年与延安大学生命科学院联合建起的又一块实践基地。学生们在蘑菇大棚里观察学习,见证小小蘑菇所蕴含的神奇生命力和满满科技感,激起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和对生命多样的尊重,逐渐培养出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位一体,劳动育人
  校长张安平说,自己出身农村,有感于许多城里孩子接触农村、接触大自然机会很少,不光“四体不勤”,而且“五谷不分”,对吃的是什么、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都不知道,更体会不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以,新区外国语学校建校之初,他就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并将其作为重要的育人途径写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同时带领全体教师积极探索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努力发挥劳动育人的功效,立志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学校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在校内,积极保障劳动实践场所及实践活动时间,通过专题讲座、志愿者活动日、雷锋纪念日、清明远足祭扫烈士陵园、写动植物生长观察日记、撰写调查报告、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采摘体验等形式进行,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及服务意识;在校外,定期组织学生走进农村、社区、医院、科技馆、红色景区等,参观大棚蔬菜种植,到红色旅游景点进行导游及解说,到敬老院关爱老人,联手社区开展植树绿化活动等。不断开拓师生视野,丰富学生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
  多年来,学校以“出彩小能人、出彩大人生”为目标,将劳动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开展“自我服务劳动、学校校务劳动、学校‘阳光农场’种植劳动、‘阳光牧场’养殖劳动、家庭家务劳动、社区公益劳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提升劳动态度、能力、习惯等素养,逐步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大环境。
  2020年,延安外国语学校被授予“延安市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及陕西省“素质教育暨质量提升优秀学校”称号。
  (记者 牛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