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23日
棠梨花开
郭之雨
  提到梨树,先想花开。
  梨花盛开的时节,漫天遍野,堆白砌雾。远处看,如云,似雪,明丽幽美。如果走近,会被它的气势所震撼。取一枝,花的形态、味道、神韵,便会让春无来由般若仙若醉。
  其实,梨花的存在感并不强,除了“梨花带雨”一词,出场率似乎很低。别说和高雅之花兰、梅、莲媲美,就和桃、李、杏花相比,也较为逊色。但它却以自己的方式存活,惊艳。
  我从出生到长大成人一直生活在梨乡,很多话题也植根于梨园,今天要说的梨花是一种棠梨花。
  棠梨也叫杜梨、甘梨、野梨、铁梨等。《诗经·召南·甘棠》曰:“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意思是可爱的甘棠树又高又大,不要砍伐,因为召伯曾居住在这棵大树下。后世就用“甘棠”一词指代为官者的政绩与遗爱。所以《千字文》中也有“存以甘棠,去而益咏”这样的句子。这里说的甘棠就是杜梨、野梨。
  在我记忆里,童年时的村庄中有一棵棠梨树。为什么只此一棵,树龄多大?已无从考究。但它确实以那个时代的悲壮立在村前。树干粗壮苍裂,需几个人衔手合抱。树干在树身不到一米高处四下斜伸出去后,又慢慢在空中合拢,形成一座小山头。树下的地面光滑,泛着泥土本色。如果棠梨花开,站在树下,抬头就会看到漫天的雪花。
  棠梨花天生素洁,自然娇小,在风中温暖自在,深情婆娑。棠梨花可食,吃法也多。经焯,洗出去苦涩味,炒、凉拌、做汤而花色不改。在饱其眼福的同时,口味也芳香浓郁。
  每年清明以后,被冷落了一冬的棠梨树会在人的视野中重现。一年年光景一年年花。棠梨树并没有因为人的摘花削弱生命,反而更加蓬勃向上。孩子们在树下过家家,画格子跳房,挖坑弹球,蒙上眼睛捉迷藏。一弓腰,蹭蹭蹭蹿升树梢,捏着半边嘴角学鸟叫。偶尔挑选几片棠梨树苍绿的叶子,摘下,撕开,一半折起,抡圆胳膊,放手,便有绿色蝴蝶带着童年斑斓的梦低飞或高飞。
  如遇到好天,山一样的树冠会劈下一块不小的树荫。伴着四面来风,村人拎个马扎,抱个板凳,端着茶水,或者腋下夹张旧报纸来到树下,闲听、闲思、闲想。
  光阴阔步走,玩着玩着,棠梨树就结满了一树紫铜色的小果,然后落到地上,如珠如豆。棠梨棠梨,在我们的意念里,是梨应该就是能吃的那种。捡一个,刚咬破皮,龇牙咧嘴,伸着舌头跳起来,浓郁的涩凝滞于舌尖。但总以为下一个会甜,再吃,还涩,又吃,直到满嘴都是麻的,却是那样乐此不疲。
  后来听大人们说,把棠梨放棉花包里捂捂,会变得好吃。我们就捂,却不是在棉花包里,而是在离棠梨树不远的地方。用煤铲笨拙地挖个土坑,坑底铺上杂草落叶,放上棠梨,再盖上一层杂草落叶,然后铺好土,做个记号。我们等不及,一天要看几次。没等到棠梨变黄、变沙、变面,已经所剩无几,不是美味,却习惯了吃它。
  棠梨树,不是梨树。梨树的梨花白,棠梨树花同样白。棠梨树是梨树的前身,现在的鸭梨、青梨、脆梨、果梨、香梨等树,都是棠梨树嫁接的。
  于我而言,村前这棵饱经风霜的棠梨树就像我们的玩伴,它不仅帮我们消遣了无聊的时光,还承载了我们从儿时到少年、到青年的琐碎快乐,是它让我们享受了大自然草木的灵性与朴拙,以及原汁原味的生活底蕴。
  又一年春水初生,村庄路宽人广,红楼高墙,如果说要从哪里寻找一些旧时的光景,只有村前这棵原生态的棠梨树了。眼下,一树花开,皑皑若雪,别有东风情味来。说棠梨树是一种孤独的树,它不是;说棠梨树多刺,它也不是。它有一种美德叫奉献。近几年,因为佳景,因为佳话,总有至情至性之人,抱着相机,气定神凝,镜对繁花。
  棠梨花开,不是终结,而是秋日硕果的圆满,是对来年花开的一次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