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25日
马坊村的美丽嬗变
记者 方大燕
马坊村新景

  乡韵悠悠,村风融融。盛夏时节,记者走进宝塔区南泥湾镇马坊村,整洁的村容让人眼前一亮,穿村而过的硬化道路被打扫得干干净净,整齐划一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树红花中。傍晚时分,村民漫步在文化广场上,悠闲自在,一幅文明和谐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改旧貌增颜值
  “过去有句顺口溜,‘卖鸡蛋的不进马坊,村头进来村尾烂’,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马坊村道路崎岖出行难的真实场景。”村党支部书记李新指着干净的村道自豪地说,如今,村里空气清新,环境也优美,不比城里差。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期盼。2008年,华润集团首次提出利用企业和员工捐款到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的乡村,建设华润希望小镇的创想。经过多方考察,最后落户宝塔区南泥湾镇马坊村,并于2021年6月21日正式竣工落成,成为华润集团在全国范围内捐建的第十一座希望小镇——延安华润希望小镇。
  “我们这里以前都是土路,一旦刮风下雨就寸步难行。如今,有希望小镇的‘红色管家’收拾得干干净净,生活垃圾也有人按时清运,村里环境干净整洁多了。”马坊村村民张向林说。
  张向林口中的“红色管家”隶属华润集团,自入驻以来,通过定点设置垃圾桶、定时清运生活垃圾、管家现场品质巡检等方式,帮助村民逐渐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使得小镇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红色管家”志愿服务队还依托各场所开展联合主题党日、结对共建活动,设立红色课堂、文明课堂、健康课堂、法制课堂等,开展政策理论宣讲活动,组织居民就业创业技能培训,节庆期间还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让社区工作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
  目前,延安华润希望小镇规划面积约270亩,共新建民居30栋、改造民居104院,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马坊大礼堂、1938精酿坊等,改建了南泥湾1号精品民宿,配套完善了室外给排水、村内道路、太阳能路灯等公共设施,小镇人居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
   兴产业 鼓腰包
  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总要求,延安华润希望小镇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南泥湾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以希望农庄和米兰花酒店为龙头、以南泥湾1号精品民宿和精酿坊为依托,重点发展红色乡村旅游产业。
  华润集团精心打造了南泥湾1号精品民宿和1938精酿坊两个高品质、差异化乡村旅游产品,同时还利用旗下华润金融设立的产业发展基金,引导村民发展米兰花客栈。通过线上统一推广、线下统一培训的方式帮扶村民开办客栈和农家乐,为游客提供客栈、酒店、精品民宿3个不同层级的住宿产品。
  “以前,我们村主要种植玉米、杂粮、水稻,一年下来刚能糊口。现在,我和老伴儿开了一家民宿,一年下来能收入7万元左右。”村民高成庆笑着说。
  延安米兰花酒店经理倪自由介绍说,酒店建好后资产已无偿捐赠给相关部门,再委托华润旗下木棉花酒店管理公司进行运营,运营所有收入都留在酒店账户,用来进行酒店维护和小镇产业帮扶。
  截至2022年底,马坊村累计实现村集体收入7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同比增长20%,带动劳务就业142人。
  此外,华润集团还将从小镇周边开发黄土熔炉(红培场地)和古烽火台两条徒步路线,为游客提供红色培训、果蔬采摘、农家乐、观光徒步等套餐式红色乡村旅游服务。
   谋发展提精神
  如今,找到致富门路的马坊村村民,家家户户都更有奔头,人人精气神都很足。
  “以前闲的时候,大家在家看电视或打麻将,也滋生了一些不良风气。现在好了,大家都有自己的产业和工作,一门心思忙着赚钱致富。”村民张向林说。
  华润集团通过支持村民参选“村两委”和党(村支部)、政(村委会)、企(扶贫酒店、物业公司)三位一体交叉任职的方式,积极探索出了在小镇实现组织重构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的精气神奔腾起来。
  为提升村民精气神,延安华润希望小镇的“红色管家”还与马坊村村“两委”一起制定了村民公约,为助力小镇组织重构和精神重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只有提振起人的精神,培育出良好的乡风、民风,把乡村振兴与乡风文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相向而行、良性互动、互相促进,才会深化乡村振兴内涵,增强乡村振兴动力和活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才会稳步推进。”延安华润希望小镇镇长姚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