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左)给群众讲解养老保险政策 连日来,宜川县丹州街道北关街社区以“双报到、双评议”活动为抓手,通过建立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党员为骨干力量、各类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形成“民有所呼、我有所行”机制,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立足工作岗位争先锋、参与社区生活当模范,为群众解难题、办好事。
7月21日,记者来到北关街社区老法院家属院,看到新建的停车棚,完善的健身器材,干净的休闲座椅等便民设施,社区的老人们在新修建的棋牌桌上打扑克,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以前摩托车都是随意停放,既不好看也不安全,新建的摩托车棚让摩托车停放整齐,也不怕日晒雨淋,让大家出行更便利,小区更有序、更安全。”宜川县丹州街道北关街社区六组居民杨金敏说。
“建筑公司家属院老年居民占比大,而老人健身活动空间有限,这是北关街社区的治理难点。”针对这一问题,该社区及时进行改造,解决了居民的难题。
“出门即可锻炼,下楼即可娱乐。”如今,建筑公司家属院里干净整洁,为老旧小区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同时,小区还增设了乒乓球桌、棋牌桌、健身器材等设施。居民不出小区便能满足健身、散步、议事话家常的需求。
“现在周围小区的居民都羡慕我们。”居民郝引莲看着小区一天比一天好,她感觉日子更有奔头了。
近年来,丹州街道北关街社区以驻区单位采取到社区认领“微项目”、在职党员采取到社区认领“微清单”形式,开展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双评议”工作。辖区内党员干部经常顶着烈日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防汛期间入户协助进行安全排查。同时,丹州街道北关街社区与各类党组织签订集体协议,共同为社区群众完善小区设施等,增强社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希望通过此次活动,能让更广大群众获得健身锻炼的条件,体验运动的快乐,享受健康的幸福。”宜川县体育运动中心副主任王永刚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搭建社区与支部之间的爱心桥,共同为社区居民办更多的实事好事,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社区的进一步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宜川县委办公室支部委员会书记张全学说。
同时,为推动“双报到”活动走深走实,丹州街道北关街社区联合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深入结对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在共建基层组织、共创活动平台、共享活动资源、共帮困难群众等方面充分发挥机关职能优势,实现机关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共建共促共融;组织广大党员深入结对社区认领岗位任务,深入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求、所思所盼,建立“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工作机制,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参加党建指导、政策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主动作为、贡献智慧,及时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践行为民服务初心。
服务者说
我们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统筹建立了共驻共建微项目库,协调各部门党组织认领实施小区建设、爱心帮困,健康关怀等多个方面的微项目15个,解决实际问题30余件。下沉社区的15个党组织联系15个网格,与网格员一起开展安全,应急等工作和公益性活动。下一步,我们将共同探索建立共驻共建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治理水平。 ——宜川县丹州街道北关街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