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报记者 孙炜航 通讯员 陶家乐 台浩
“娘家人”的问候
“往上一点……好,就这个位置。”
按照战友的提示,军士王宁固定好位置,将一张红彤彤的“军民携手”窗花贴在了板房的窗户上。朴素的板房顿时像过年一样,平添了喜庆的气氛。
对于在高原驻训的新疆军区某师官兵来说,临近“八一”,又收到来自陕西省延安市干部群众送来的慰问品和信件,确实有些“过年”的氛围。
收到慰问品的新疆军区某师,前身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领导的陕甘红军,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支骑兵部队——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骑兵部队。新中国成立后,该部先后辗转多个省区,后来驻防新疆。
陕西省延安市是双拥运动的发源地,又是这支部队的“娘家人”,多年来一直关心部队建设发展。临近“八一”,他们了解到该师官兵正在驻训,便积极采购慰问品并组织各界群众、中小学生为官兵们写下慰问信,将延安人民的心意送到4000公里外的西北边陲。
王宁贴的窗花,正是这次延安人民送来的慰问品。
“战争年代,爷爷出去打土豪分田地,奶奶和妈妈就在家剪纸做宣传。”双拥主题窗花的创作者、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剪纸艺术传承人侯雪昭说。在革命氛围浓厚的家庭中长大,侯雪昭7岁就开始学习剪纸,军民情谊是她作品的重要主题。这次得知延安征集赠送给驻训官兵的慰问品,她立即动员学生们,创作出“军民鱼水情”“最亮的星”等多幅拥军主题剪纸,为远在边防的官兵们送去问候。
子弟兵的回赠
每经过一个点位,将慰问品和信件交给在这里驻训的官兵,货车上少了一些货物,又会多出一些东西。
从陕西省延安市驾驶货车运送慰问物资来到高原的驾驶员张凡,在休息时总是忍不住翻看这些“收获”——一幅石头画、一个臂章、一个便携氧气瓶……这都是官兵们在收到慰问品后,交给他们带回延安的“回礼”。
张凡是延安市的一名消防员,听说市里组织车队为高原驻训官兵运送慰问物资,有丰富驾驶经验的他主动报名。
初上高原,看到湛蓝的天空、洁白的雪山,张凡不禁感叹高原之美。随着海拔不断攀升,这种新鲜感在一次次高原反应中被消磨殆尽。可当张凡到达目的地,他看到的是官兵顶着狂风、冒着严寒在开展训练,他们面颊通红、皮肤黝黑,但都站得笔直、眼神坚定。
“不到高原,难以感受高原之高;不经路远,不能感受高原路险。亲自走过一趟,才深刻体会到子弟兵有多么不容易。”张凡感叹。
接到慰问物资,入伍两年的延安籍士兵张鲜红了眼眶。他两年都没有回过家乡,在千里之外见到家乡特产倍感亲切。“我已申请8月份回家探亲,想借这个机会为家乡做点什么。我打算回母校,给孩子们讲讲高原驻训的生活,鼓励他们关心国防。”
延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得知这份特殊的“回礼”后,迅速与该师联系,将延安籍官兵的校园宣讲活动加入最新签订的互助协议中。
70年前的回响
今年适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了解到该师某部的前身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延安市特意安排八一敬老院内的志愿军老兵与该部官兵视频连线,共话那段浴血荣光的历史。
“原来我曾与你们的部队擦肩而过!”追忆自己在朝鲜战场上的战斗经历,志愿军老兵张洪山兴奋不已。
那是1953年,当时抗美援朝战争已接近尾声,但战况依然胶着。某日,张洪山所在部队奉命换防某高地,换下的部队,正是该师某部的前身。
那是张洪山记忆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阵地上,土都被炸成黑色的了。高高的山头,不知被削下去多少……”回忆起战斗场景,张洪山激动不已。“我们打得艰难,与敌军几度互易阵地,可想而知兄弟部队之前面临的情况,一点都不比我们轻松,但他们还是把敌人死死堵在这个位置,为我们争取了战略缓冲的时间……”讲到动情之处,90岁高龄的老兵抬起手,面向屏幕敬了一个军礼。在场官兵当即集体起立,回以军礼。此刻,跨越时空的敬意与情谊,隔着屏幕静静流淌。
随后,官兵们邀请同时连线的几位志愿军老兵们观看他们拍摄的该师师史长廊视频。视频中,该师师史讲解员走进他们在驻训地搭建的临时师史长廊,讲述该师从革命战争年代至今的双拥故事。近些年来,该师官兵英勇拦惊马、抗洪救群众、护民斗歹徒,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迹层出不穷。作为一支从延安走出、曾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部队,爱民精神在该师传承70余年,双拥的印记早已融入这支部队的血脉。
双向奔赴的行动
“这块石头上画的,是我们一次巡逻时候的场景……”
在与延安市杨家岭红军小学进行视频连线时,该师二级上士姜北虎拿起高原“氧吧”中的一幅石头画,向屏幕另一端的师生讲述画上的故事。
“石头画”是该师颇具特色的一种记录形式,许多官兵以巡逻路上捡来的石头为画布,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下他们训练、巡逻、生活中发生的故事。这些石头,有的作为回礼送给延安群众,有的就摆放在营区“氧吧”内,成为高原驻训生活的“鲜活日记”、视频连线的教育素材。
近年来,该师与延安市签订长期共建协议,他们遴选出优秀红军连队、荣誉连队等,与延安市十余所红军中小学建立一对一共建关系,利用国防教育日、开学第一课、征兵宣传等时机,通过视频连线、互寄书信、共升一面国旗等方式开展国防教育。延安籍官兵休假时也会主动走进党政机关、院校进行宣讲、开展志愿服务,多名官兵被当地红色场馆聘为义务讲解员。
“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连线中,学生们唱起《祖国不会忘记》,将这首歌送给官兵们。三级军士长程欣感慨:“我们的身后是人民,坚守再苦再累的地方都值得。”
今年是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该师与延安开展多项共建活动。该师组建寻根小分队前往延安,对当地困难学生、乡村建设进行结对帮扶;延安市政府对口帮扶家庭存在困难的延安籍官兵“。八一”前夕,一项项新协议的签署、一项项新措施的落地,让两地的鱼水情更深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