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白雪)小小停车位,凸显大民生。暑假以来,我市迎来旅游高峰期,景区车流量大、旅游大巴车车位过少,导致来延旅游大巴大排长队。为解决这一矛盾,我市多单位联动,齐抓共管,共同激活城市“边角料”空间,让来延旅客一路畅行。
据了解,为缓解枣园路、双拥大道、中心街、火车站、新区旅游大巴停车难问题,我市在5个片区分别合理新增停车场和临时停车位。枣园路片区将原一汽大众黄泰4S店空地改造集中停车区作为旅游大巴车临时中转地,规划旅游大巴车临时停车位20个;双拥大道片区延安圣地蓝热力(集团)城区供热有限公司路口处划定旅游大巴车停车位8个;中心街片区充分利用新闻纪念馆广场现有的13个大巴车车位;火车站片区合理利用汽车延安南站富余停车资源,设置旅游大巴车临时周转停车位,实现限时停车;小河南路道路北侧增设临时大巴车停车位。在新区片区,能源大厦适时对旅游大巴车开放现有停车资源;遵义大街北中级人民法院西侧巷道内划定旅游大巴车停车位6个;照金街、瑞金街及其他通行率较低道路两侧设置临时停车标识牌,引导旅游大巴车临时停靠,引导旅游大巴车在延安大剧院、博物馆、体育场停车场停靠。
为缓解城区旅游大巴停车难,我市还协调推动城区内开放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自备停车场位,在旅游旺季(5月—10月)中午、下午就餐时段对旅游大巴开放,实行错时共享。鼓励新区投资开发公司加大招商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经营者在新区利用闲置商业设施开设连锁店,缓解主城区就餐压力。加快推进智能化停车设施建设,健全智慧停车平台设施建设,采用资源共享、价格调控、临时停放办法提高重点区域泊位不同时段使用效率。实行临时停车引导,增设停车设施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