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02日
美景引客来 旅游富农家
——乡村休闲游奏响黄龙高质量发展“奋进曲”
  记者 杜音樵 通讯员 高亚蓉
  日前,黄龙县作为第九届中国老年医学与科技创新大会暨医养结合发展黄龙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举办地,在为期3天的活动中,这个“陕北小江南”再次被很多人记住。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传统农业县,到无人不知的“慢城黄龙 康养之都”避暑胜地,绿水青山见证着黄龙发展和变迁。2016年,澽水源省级旅游度假区入选“全省十佳避暑胜地”;2018年,黄龙县获评“全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树顶漫步景区被授予“全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2019年,黄龙县被命名为陕西省旅游示范县;2020年,黄龙山国有林管理局森林康养基地被评为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2022年,黄龙县获得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称号。
   生态康养促发展
  清晨,麻雀的叽叽喳喳声回响在白马滩镇神玉村的上空,在葱葱郁郁的树林掩映下,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微风中飘来阵阵香气诱人的农家饭菜味道,来自西安的游客林女士正在院内与农家乐老板聊天。
  “这里特别凉快,一到这里我都要穿上长袖长裤,环境也很好,安静惬意,趁着孩子放暑假,带她过来玩几天避暑。”林女士说起来到神玉村的体验时,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63岁的王琳凤,就是林女士所居住农家乐的户主,村里同样的农家乐目前有5家,3家还在建设中。据她介绍,最近到了暑假,客流根本不用愁,自去年7月以来,她家新增了5000元的分红。
  除了游客,王琳凤的小院还经常接待一些来自各地的研学团队,近年来,随着研学旅游日益火热,神玉村也因地制宜打造研学旅游产品,吸引了一批批学生团队纷纷前来体验。截至目前,白马滩镇共接待省市县中小学研学游4800余人次。
  白马滩镇副镇长聂帅介绍,目前白马滩镇已投入500万元用于加强神玉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档升级硬化、美化、亮化道路,并充分利用农户闲置房屋,发动整个川道6个村组群众腾出闲置房屋,改造成了不同规格、不同档次的田园民宿,当地群众通过参与民宿建设、成为民宿管家等方式,解决就业270余人。
  王琳凤的因旅致富不是个例,白马滩镇的因旅兴镇同样如此,都是黄龙县打造省市特色康养度假新地标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黄龙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产业富民、文旅带动、全面振兴”发展战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将生态旅游作为全县支柱产业,实现旅游业和其他产业深度融合,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建设全国生态旅游精品目的地“陕北国际慢城”为目标,推动旅游业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构建了以康养度假为主线,科普研学、休闲体育、绿色培训为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特色田园忆乡愁
  走进黄龙县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瓦子街镇偏石村,房屋高低错落、古色古香。游客白天呼吸山林间的清新空气,赏田园美景;晚上住特色民宿,看繁星点缀星空。在这个古朴的村庄,品味田园生活的“诗与远方”,恍如置身于画卷中……
  偏石村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和独特的自然资源,通过招商引资吸收社会资本3500万元,建成了偏石民俗度假村。村内建设民宿28套,建成“偏石书院”休闲书吧、动物观赏园、休闲采摘园、生态蜂场和农产品加工车间等休闲体验项目。同时,还通过“农村+田园”综合体的实施,把残垣断壁变成4星级民宿酒店,呈现出“村前是产业园、村中是家园、村庄是公园”的新时代乡村风貌。
  偏石民俗文化村的建成,也带动群众发展餐饮、商店、农耕体验等,助力村民增产增收,让偏石村的绿水青山变成了村民的金山银山。2021年,该村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自运营以来,偏石村累计接待游客6万余人次,成为黄龙县旅游发展的一张名片。
  据了解,2022年以来,黄龙县以建设“慢城黄龙”为目标,进一步打造“慢城黄龙”品牌名片,先后出台了《黄龙县旅游产业发展贴息贷款实施办法》《黄龙县旅游产业发展奖补办法》,旅游产业奖补810万元、贷款5318万元、贴息165万元,惠及46家,以政策引导有效拉动市场活力。
  赛事乡村增活力
  青山环绕、绿树成荫、水碧天蓝,从黄龙县城驾车沿242国道向南,大约10多分钟,便来到了黄龙县石堡镇梁家河村尚安国际垂钓中心。这里有西北地区唯一、全国一流的国标钓池,有科技赋能、人才支撑、创新引领的工厂化养殖基地,是集现代休闲垂钓、前沿渔业养殖、渔猎文化研学、中草药康养、田园式乡景为一体的复合型特色小镇。
  “这里山清水秀,钓场环境很好。春来赏花、夏来避暑,还有扣人心弦的比赛可以看,真是周边游的最佳选择呀。”在7月2日举办的垂钓赛事中,游客李先生一边直播,一边为梁家河村“代言”。一池一杆一赛,让人流、物流、资金流聚集在黄龙渔业休闲小镇,实现清水变渔乐,做活水经济。
  “每次比赛我都在这摆摊,有时候都不够卖,除了凉皮、牛筋面,今年我又加上了饮料、零食,一天下来能有个千八百块收入。”说起摆摊经济,村民蔡凤梅便打开了话匣子,开心地介绍着自己的“小生意”。蔡凤梅只是产业链的一个缩影,在“赛事经济”的带动下,不论是赛事服务、卫生保洁等务工平台,还是民宿、农家乐、盆栽、非遗等创业渠道,都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路。
  据了解,近年来黄龙县先后投用18个全民休闲体育项目,承办了休闲垂钓、森林越野赛等系列精品赛事和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52场次,以赛事为抓手,深入挖掘当地特色,聚人气、增活力,让全县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数据显示,仅垂钓赛事就累计拉动游客79.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51.7万余元,安置就业300余人。
  蓝天白云下,青翠黄龙城,幽幽古梁山,粼粼石堡河,黄龙县正在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全力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奏响以旅兴城的高质量发展“奋进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