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04日
科幻点亮未来
延安市实验中学高二(1)班冯源景
  科幻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存在于文化群星之间,并且越来越流行。近年来,科幻作品的影视化作品越来越优秀,科幻作品天马行空的瑰丽想象与科学理论实际的结合是其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而在这些神奇的背后更有对社会所面临问题的深入发掘和人文的价值。
  从古至今,人们对世界都充满各种丰富的想象。古时,人们认为世界天圆地方,也曾想象“扶摇直上九万里”高空的广阔无垠;如今的太空中已有了我们人类的身影,我们看到了曾经期盼的深空,却也在现在的基础上继续畅想更辽阳系相距几光年的半人马α远的宇宙。电影《星际穿越》中,主人公驶飞船进入黑洞,分秒间看到女儿的大半个人生百态;科幻作品《三体》中与太
  座的三星混沌体系中,产生了高级的三体文明;电影《流浪地球》中,因太阳氢闪成为红巨星而无法正常生存的人类选择了“移山计划”,利用“行星发动机”将我们的星球送往新的宜居地带……各种神奇的想象充满了我们对未来的好奇与展望,刺激着人类向前发展的欲望和对前景不确定的担忧。
  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应在其历史背景下进行分析和评论,科幻作品也并不例外。儒勒·凡尔纳的名著《海底两万里》在我初次阅读时并未使我感到妙趣横生,我也曾一度认为或许是我的欣赏水平有限。但这部作品在问世时,人们对深海的认识几乎全无,海洋之中是一片未知的领域,正因为如此,这部深海探险的故事才得以风靡全球,而如今的人们已然了解了许多海洋的知识,自然就见怪不怪了。
  科幻作品叩问人类的终极问题,为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提供灵感、开拓思路。《三体》作者刘慈欣曾在采访中提到自己创作的初衷是讨论一个当全人类共同面临重大危机时,人们会以什么方式面对的问题,而他在《三体》这本书中也提出了“面壁者”的设想和坚定的逃亡主义者章北海的形象及愚昧的大众和软弱麻木的“未来人”。《流浪地球》中的MOSS的出现也警醒我们如今如何处理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影片上映后,“太空电梯”等各种的亮点被赋予以讨论和实现的可能……
  科幻作品是时代的产物,更是未来的起点,它连接先后、贯通古今,让人们向未来迈进时进行更多的深入思考。
  (指导老师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