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连日高温熏烤得人总是没有好胃口,这不免让我每顿饭前都要为吃啥而发愁。具体吃些什么呢?米饭吧,无肉不欢,得配荤菜,一油就腻。面条吧,只有酸辣才爽口,胃口倒是全开了,但却不能多吃,毕竟谁也忍受不了胃反酸和心上火,太阳晒头眼蒙蒙啊!思来想去,唯有一碗清粥,自带凉意和水汽,最适合伴人度夏,既暖润肠胃,又补水保清凉。
人间清欢,不过清粥一碗。有人说,人品食物之味,是食其形也。人吃食物之精气,才是真正摄补。可老话说得好,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熬得一锅清粥,米是米,汤是汤,那岂不正好是形神兼备?此时若盛粥一碗在手,不论是趁热吃,还是放凉喝,眼前都会是眉清目明。一口下肚,咱先且不说味道如何,但源清则流清,人的脾胃肠首先会好起来,有清新之感,吸收营养物质,都不用大量蠕动,就能将其输送到身体其他各处,把那温柔的米香融入血脉深处,使人立马就能得一份素净,一份清和之气,换来一份久违的小满足,一份小窃喜。真可谓“人间有味是清欢”。所谓清欢,我想,也莫过于此吧!
其实作为一名家庭煮夫,于我来说,夏日食粥,还有另外一个优点,那就是煮粥非常简单。无形之中就免去了我选材、配菜、煮饭、炒菜等诸多繁琐。煮粥,确实不费心思,几乎用不着大脑去思考,简单得连小孩子都会。一口锅,一捧米,一瓢水,足矣!然后只需开火慢慢熬煮,耐心等待即可。待到米软香散扑鼻时,粥也就好了。此时如若追求汤亮粥清,即刻断火就好;如若喜食粘稠,就小火再续一刻。粥煮好了,再配一盘凉拌黄瓜,可谓是清上加青,算得上是一绝味。俗话说粥养人,其实在我眼里,粥也养日子。粥出了锅,进了碗,一家人滋滋润润、清清白白的小日子也就此焕发了生气,滋养了幸福。
夏日食粥,益处多多。中医认为人的脾胃为后天之本,因此不管是生活中还是临床上,“喝粥养胃”这一说法都由来已久并深入人心。粥是流食,不需经大量咀嚼与胃部蠕动即可快速进入小肠,然后分解为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被人体吸收利用,有营养又易消化,能有效减轻脾胃负担,老少皆宜,确实担得起它“世间第一补物”的好名声。尤其是夏天,烈日炎炎,温度高,人体不仅消耗水分特别多,而且食欲不振,脾胃功能往往欠佳。此时若能经常吃一些清淡易消化又富有营养的粥品,既能补水增进食欲,又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补充体力,不失为最佳餐食选择。
喜食粥,当然得会煮粥。整个夏天,总不能天天都是白米清汤粥加凉拌黄瓜吧。就算脾胃再依恋,那一张嘴也受不了这个“穷”啊!所以平日里我煮粥,总喜欢调换口味,加一些别的食材。粥虽然不如米饭硬实,也不如馒头扛饿,更不如饺子高端大气,但它包容心极大,和谁都能混搭,和谁都能和睦相处,而且不失它平淡朴实的本色。有时候,我在煮粥时,待米煮开花后,添加一些新鲜嫩绿的青菜,抑或是苹果、梨块儿等。偶尔心血来潮,还掺入榨取的红红艳艳的西瓜汁,由着它们与米香混在一起,那味道真是妙不可言。有时候,我也在煮粥的米里加入红豆、绿豆、大枣和玉米粒等,煮至米粒开花、豆子破皮就关火,这时的粥虽然水、米、豆彼此分明,但入嘴有感觉。再配上火烧馍和小炒菜,简直就是“拯救没胃口”的一剂良药,让人吃撑了肚子也不忍丢下筷子。还有煮肉粥,猪肉、鸡肉、鸭肉均可,肥瘦皆宜,切碎切小,再加入各种佐料,与白米一起下锅慢慢熬煮,直至肉香扑鼻,米香满屋,米肉合二为一,谁也离不开谁时为佳。出锅后趁热吃,配以凉拌毛豆、凉拌黄瓜、凉拌土豆丝等素材,吃起来是一口一个香,少说也得来它两小碗,于此才算饱腹,才觉得过瘾。
我喜夏日食粥,也因了一碗清粥里蕴含着其独一无二的贫穷美学。清粥一碗,能造“清”人一个。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每一种食物往往都能与一个人或一种精神联系起来。自古以来,国人品粥的最高标准就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清”。粥因了其食材和烹饪方法的简单,自始至终都与“穷”字分不开。因为家、国不富裕,人民才喝粥,国家才施粥。但又因中国人千百年来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况且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还赞美过他的弟子颜回安贫乐道,故而后人也就觉得正人君子只要人格高尚,即使穷一点也没什么,于是用贫穷食材煮成的“清粥”也便成了一种美学的标志,深得文人雅士追捧。其中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南宋食家林洪了。他在食经《山家清洪》中屡次赞粥“此味清澈”,还说“山居岂可无?”,意思是不喝粥就算不得真正的山中隐士。此外,苏东坡不也说“粥即快美,粥后一觉,尤不可说,尤不可说”嘛!算是把一碗清粥彻底捧上了台面,再也下不来台了。
夏日吃粥,除了粥本身对人体有益处和它身上所蕴含的文化之外,其还有养生之功效。南宋诗人陆游就曾写过《食粥》的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而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粥记》一文中也有记载:“每晨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此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胃肠相得,最为饮食之良。”
夏日食粥,既营养,又养胃,还养生,或可也能如粥本身一样,被贫穷美学抬高“身价”,真是有百利而无一弊啊!就食人间烟火的我们而言,又岂有不喝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