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赴南泥湾 ●开荒 八路军第三五九旅1941年3月响应党中央的伟大号召开赴南泥湾屯田,到1944年10月离开南下,在短短的几年中,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把一个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创造了有史以来部队不吃公粮而向政府交粮的奇迹。
在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相持阶段,为了粉碎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巩固陕甘宁边区和加强河防,以应付突然事变,1939年秋,中共中央调一二〇师第三五九旅主力由晋西恒山地区开回边区绥德驻防。在此期间,三五九旅一方面守卫河防,一方面遵照中央军委发出《关于部队开展生产运动的指示》,就地开始实行生产运动。朱德总司令回延安后,经过深入调查,认为南泥湾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军事上地位重要,在这里屯田对备战有利。南泥湾土质肥沃,有充足的水源,适宜农作,是实行屯田的理想地方。他的建议得到党中央的同意,便调三五九旅开进南泥湾实行军垦屯田。
然而,部队由前线转来后,困难重重,上级供给每团1万元至2万元屯田费,连部队吃住也难以解决。三五九旅的指战员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喊出“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部队从旅长到每一个战士、勤务员、炊事员无一例外地编入生产小组,规定生产任务,开展生产竞赛,开荒备耕,修建房舍,渡过了困难的第一年。在三五九旅刚来南泥湾时,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
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三五九旅指战员掀起了开荒热潮。劳动异常艰苦,干部和战士从清晨一直干到天黑,许多人手上打起血泡,他们不仅从不叫苦,而且还让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这一年共开荒种地1.12万亩,收获粮食1200石,蔬菜自给率78.55%;打窑洞千余孔,盖房子600间,为以后几年的屯垦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二年开荒2.6万亩,收细粮5451石,蔬菜10万斤,养猪1819头,自给达到3个月,蔬菜全年自给。到1943年,全旅共种地10万亩,生产粮食1.2万石,粮食达到全部自给。三五九旅除搞农业生产外,还发展工副业和交通运输业,部队开办了纺织厂、肥皂厂,建立了一支有600多头驮骡的运输队,在绥德、三边、延安之间沿途设立10多个骡马店,以及开设商店调剂余缺等。到1944年,种地达26万亩,产粮3.7万石,除自己吃用外上交政府公粮1万石,达到耕一余一,创造了部队不吃公粮,而向政府交粮的奇迹。
1943年秋,毛泽东、任弼时等中央领导视察了南泥湾,充分肯定了三五九旅的成绩。毛泽东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他还说:“敌人封锁我们,我们的回答就是自己动手,用我们的双手做到生产自给,丰衣足食。”
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军垦屯田过程中,一边生产,一边练兵,劳武结合,遇有战事便立即出动。1941年10月,正当部队进入秋收紧张之际,国民党何文鼎部企图偷袭三边。中共中央立即组建以王震为司令员的野战兵团开赴三边,很快粉碎了其进攻的阴谋。1943年6月,国民党顽固派企图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突然向我鄜县峪口村闪击。三五九旅以一个班的兵力击退敌人一个营连续三次的进攻。因为早在5月间,国民党将其驻守沿河的部队全部调赴包围陕甘宁边区,准备兵分五路闪击延安。对此,三五九旅则早于1942年底就全部集结南线,守卫边防,并将七一八团调驻鄜县,以七一七团全部及七一九团主力驻守临镇和九龙泉一带,以七一九团一营驻守交道、牛武等地,王震被委任为关中战区司令员兼政委。
八路军第三五九旅这支英雄的部队,在南泥湾短短的几年中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把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粮食大丰收,瓜菜堆如山,牛羊成群猪满圈,肥鸭满塘鸡满院的“好江南”。通过屯田,既解决了部队粮食自给,减轻了人民负担,又密切了军民关系,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目标。所以,当年的《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号召边区军民积极实行南泥湾政策。1942年12月,西北局高干会议上,党中央、毛泽东对三五九旅所取得的成绩大加赞扬,并为部队题写了“发展经济先锋”,给王震等4位领导分别写了“有创造精神”等题词,以资鼓励。(选自石和平主编的《图说延安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