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18日
“把脉”山体沟道治理 “擦亮”人居环境底色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视察中心城区山体沟道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情况侧记
  记者杜音樵
  延安中心城区山体沟道数量多、分布广,在西沟、市场沟等32条主要山体沟道居住的居民达14.2万人,受自然条件、物质条件等因素影响,山体沟道居民生活环境差、吃水难、安全隐患多等问题突出,成为延安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短板,更是当地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民生大事。
  为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消除山体沟道安全隐患、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治理水平,延安市人大常委会、宝塔区人大常委会于8月16日至17日,联动组织在延省、市、区人大代表,视察了宝塔区10条山体沟道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情况,分析研究治理难题,凝心聚智、共商对策,助力治理工作更好更快推进。
  既要“面子”,又要“里子”
  今年,我市启动实施8条山体沟道治理工作,沟道总长约8800米,治理面积约129万平方米,涉及居民1.3万户4.2万人,院落3497个,房屋2.4万间(孔)。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视察中,看到进沟的道路经过硬化后变得宽敞平整,山体居民家里的自来水通了,路灯安好了,居民出行方便了,省人大代表袁彦峰颇有感触:“我是土生土长的老延安人,小时候做饭要靠大人担水,上厕所要跑去离家很远的旱厕,来来往往都是坑洼不平的土路,下过雨后更是泥泞不堪。现在治理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有不少居民的日常生活还不够方便,需要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袁彦峰表示,一定要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根本上保障自来水、天然气等群众基本生活需求,真正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宝塔区人大代表慕建利与袁彦峰的想法不谋而合。“水电气是生活必需,相关部门不仅要为居民通上管道,还要常态化提供检查维修服务,做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修补好城市的‘里子’,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山体沟道居民是低收入群体,如果相关单位能够适当降低水电气方面的费用,一定会大大减轻老百姓的生活负担。”市人大代表常延丽建议,要做到建管结合,建立健全后续管护机制,将治理后的山体沟道管护纳入城市统一管理范畴,与城内小区居民享受同等生活环境,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不仅变得美,还要留住美
  良好人居环境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迫切追求。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延安山体沟道人居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一定距离。部分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不强、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充分,有关部门单位与乡镇(街道)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抓得不够实、责任不够明确,工作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强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现在周边环境变美了、生活也方便了,但很多人环保意识没有跟上,不懂得保护环境,也担心相关单位完成项目后,不管后续的维护。”家住石佛沟的群众代表周阳说出了许多山体住户的心声,他希望有关单位能够制定相应工作机制,让山体沟道人居环境不仅变得美,还要留住美。
  “我市应考虑出台关于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的相关条例,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危房改造、人居环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延安市城市市容市貌管理条例》,努力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依法治理。”省人大代表王军营建议,相关部门要提前介入,探索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专项立法,为巩固治理成果提供法治保障。
  市人大代表刘向林说,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系统工程,应当建立长效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常抓不懈。建议相关部门出台关于山体沟道人居环境治理办法,进一步提升依法治理水平,让城区山体沟道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现“长治而久安”。
  面对群众的殷切期盼、代表的铿锵发声,市、区政府相关领导表示,将以本次人大代表视察为契机,坚持把山体沟道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扩大有效投资、增进群众福祉的重点民生工程和城市有机更新的重要创新举措,着力补短板、固底板、提品质、抓长效,努力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切实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