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25日
侯锋:艰苦奋斗铸就辉煌 饮水思源造福乡梓
记者 任琦
  在富县,很多人知道侯锋,是因为他曾经是一名从军10余载的退役军人;很多人认识侯锋,是因为他在6年前“砸”了自己的“铁饭碗”选择创业经商;很多人见过侯锋,是因为在富县128个行政村9个社区服务中心的37万亩果园里,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千帆竞发浪潮涌,百舸争流正逢时。”如今作为陕西上郡生态肥业有限公司“掌门人”的侯锋,在富县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正不断干好自己的事,助力共同富裕,做大共富“蛋糕”。
  戎装从政又“下海”
  2002年,侯锋通过各项审验后如愿进入部队。12年间,他始终刻苦训练、勤于思考,以各项优异的成绩为基础,顺利入党,同时荣获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三等功等称号。
  2014年年底,侯锋不舍地告别军营,正式踏上归乡之路。时隔一年多,他被分配到富县商务局工作,并担任了包扶村莲花池村的第一书记。谁也不曾想,不到3个月的时间,侯锋就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商务局的公职,亲手“砸”了自己的“铁饭碗”,并将他最后一个月的工资,捐给了村里的贫困户,随即便踏上了他的创业之路,在富县牛武镇南家岔村注册成立了陕西上郡生态肥业有限公司。
  “现在的瓜果蔬菜大都失去了原本的味道,吃起来淡然无味,这跟土壤施肥有很大的关系,有机肥和化肥的区别就是‘中药’和‘西药’的区别,一个固本,一个治标,我选择做有机肥,就是要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出一份力。”侯锋说道。
  “渴了开一瓶水,饿了泡一桶面,累了就打个盹儿,手里握的是试验本”,这是侯锋和他团队的工作常态。经过6年的努力,他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带领团队引进现代高新技术,利用羊粪、油渣等有机物为资源,通过生物发酵工艺生产有机肥、生物菌肥等产品,解决了陕北乃至西北地区农作物主产区的土壤板结、环境污染等难题,用实际行动守护着“中国土地”“中国饭碗”。
  “做强、做优、做精企业是企业家的天然使命,也是助力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对此,侯锋倡导实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经营销售模式,建立起示范基地,免费给果农提供肥料,亲测效果。同时,组织公司党员学习肥料使用和果树栽培方面的专业知识,无偿为广大果农提供技术服务。拳拳初心,历历可见。“上郡肥业”牌有机肥获得了广大果农的认可,市场逐步拓宽,销量稳步增长。2017年11月,“上郡肥业”牌有机肥荣获“第二十四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
  经过多年发展,该公司现已在陕北地区搭建销售网点80余个,建立示范园300个,累计为省内及周边省份提供优质绿色无公害有机肥料15万吨,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增产增收、提质增效、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公司也先后被评为陕西省“质量服务信誉AAA级”企业、陕西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延安市重点龙头企业”。
  “所有的荣誉更多的是一种激励,只有企业发展好了,才能创造更多的岗位,劳动者也能从付出中获得理想的收入,让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侯锋说。
  播撒爱心暖人间

  多年的部队生活锻造了侯锋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这也让人有时候会忘了这个陕北汉子侠骨柔肠的一面。他在带领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全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在公司建厂之初,侯总得知我独自一人四处打工供养儿子上大学,日子过得相当窘迫,就把我留了下来,在工厂做打包工,管吃还管住,劳保也有保障,一年下来能挣4万余元,我愿意一直在这干下去。”说到这里张生花满眼感激的泪水不禁流了下来。她说,她原本是安塞区人,尽管离家远,但在这里她同样找到了家的温暖。得人者兴,像张生花这样的情况,厂里还有3个,主要负责货物的装卸。提起侯锋时,厂里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跟着侯总干,错不了。”
  自从上郡肥业有了效益,侯锋学雷锋的热情更是高涨,从建厂至今累计公益性扶贫114余万元。同时,他还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争当精准扶贫的践行者,始终坚持“致富思源、扶危济困、共同富裕”的理念,积极响应“万企兴万村”的号召,在公司内部专门成立了精准扶贫行动小组,负责村企结对活动的统筹协调及日常服务等工作。
  据介绍,公司先后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县域辖区内的乡镇村所有种植农作物和苹果树产业中建立起30多个合作社,吸纳农户1000余户。以产业带动农户增收,在每个合作社建立一个示范基地,在示范基地免费提供3年的肥料,并联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每年1次的技术指导,指导果农科学施肥,甄选优质农资,培训科学使用。
  与此同时,以点带面,侯锋为贫困农户捐赠一系列农用物资及安置贫困户进厂就业等。自2021年至今该公司在侯锋的指挥带领下,为进一步解决乡镇个别贫困户的施肥不足问题,累计捐赠肥料共计497余吨。而上郡肥业作为富县就业扶贫社区工厂,帮扶不仅仅是物资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解决贫困户就业的问题“。春秋两季出肥旺季,我们吸纳牛武村贫困户15人为我们厂装卸工,装卸费累计支付18.5万元。同时,公司在岗位人员设置方面,也是优先考虑退伍军人、困难家庭人员就业,助力解决生产区贫困村村民及退伍军人的就业难题。”侯锋说。
  据统计,多年来该公司共计帮扶农户和精准扶贫户约1000余户,受益人数达5000余人,累计投入免费资金100余万元,带动周边2000余农户发展产业,带动发展产业1万余亩,使产业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并且解决了土壤的板结问题。
   共谋发展注活力
  2022年,富县北道德上柳池村成为陕西上郡生态肥业有限公司帮扶村,为进一步落实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开展“万企兴万村”帮扶行动,该公司结合实际,特制订北道德上柳池村帮扶计划,全力开展上柳池村苹果产业发展实施提质增效整村推进工作。
  “我们联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每年2次的技术指导,进一步指导果农科学施肥。针对农资市场鱼龙混杂现状,考察甄选农资品牌,整村推进指导果农购买货真价实的优质农资,并培训科学使用。”侯锋表示,为解决果农销售苹果难题,他们计划在每年苹果采收季节,积极对接客商,推荐客商进行苹果采购。同时,每年给予北道德上柳池村村党支部肥料20至30吨,支持村党支部进行土壤有机质增施工程。此外,每年给予北道德上柳池村村委会部分办公经费支持,对北道德上柳池村参加高考并考入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资助,对北道德上柳池村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贫困户进行慰问。
  长期以来,在侯锋的带领下,公司积极落实中省市县乡村产业振兴精神,与政府相关部门对接,进行一村一策精准帮扶,通过项目支撑,提升帮扶村村民整体收入水平。在侯锋看来,让大家都能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企业推动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
  艰苦奋斗铸就辉煌,饮水思源造福乡梓。不懈地努力、无私地付出,换来了累累硕果。侯锋也先后被评为延安市十大青年经济人物,荣获延安市杰出民营企业家等称号“。未来我还会保持勤劳、朴实、善良的军人品质,面对成绩和荣誉,我也会思索如何与时俱进,更上一层楼,希望能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侯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