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04日
李树和:头雁“归巢”带富一方
通讯员樊涛记者任琦
  初秋,站在吴起县铁边城寨子湾海拔1680米的太皇山顶放眼望去,油松、山桃、山杏等像一排排“哨兵”挺立在吴定交界的毛乌素沙漠。这满眼的绿色离不开吴起县树和家庭林场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树和的付出和汗水。
  “油老板”成为“种树人”
  提起李树和这个名字,铁边城镇可谓家喻户晓。他年轻时就有着不甘贫穷、敢闯敢干的冲劲,后来靠着打油气井、运输石油很快便成为当地先富起来的企业家。但整日面对黢黑石油的李树和却怎么也忘不了心中的那片绿。
  李树和的老家李台子村是铁边城镇一个山地拐沟村,自然生态极其脆弱。20年前,当地流传着“山是和尚头,沟里无水流,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春种一面坡,秋收一瓢粮”的民谣。
  “祖辈们不相信我们这里能栽活树,我不信,我要试一试。”李树和暗暗发誓。
  刚开始,村里人都认为他把钱扔到坡上,响都不会响。
  “几十年了,这坡上一直是光秃秃的,他一个人怎么可能改变嘛。”
  “大家也都心疼他,一个大老板背着树苗爬坡种植,看得人很不是滋味儿。”
  …………
  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话语中有质疑,也有关心。
  在大家的质疑和不解中,李树和在核定全村村民林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的基础上,将村上的部分“四荒地”、自留林场、沟洼地承包流转12年。他坚持打造“精准、精致、精品”的“三精”林产品,结合造林地的实际,推广“微地形”造林模式。
  按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的“四新”林业产业要求,李树和逐渐将林场建设成“百果园”,实施“林园、林药、林禽、林乐”等立体综合开发,把水果、中药材、养殖与林场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发展林上经济和林下经济,推动全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林业转型升级,彻底改变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状。
  为了提高树苗成活率,李树和专门修建了蓄水池和地下灌溉设备。每年春秋两季,村里村外的乡亲都成了雇工。多年来,买树苗、平坡地、建设备、发劳务,李树和已经投入600多万元,修整平地110多亩,修路3.1公里,让30多座荒山披上了绿装。如今,李台子村有山桃、山杏等经济林1.4万亩,苹果园300亩,药材500亩,沉睡的土地资源成了“活资产”。
  “家庭林场”带动村民共同富
  村民李文成是残疾人,需要妻子在家照顾,一家人生活过得很拮据,一度成为村里的贫困户。
  李树和了解情况后,决定让李文成夫妻二人到家庭林场打工,一年春秋两季打工80多天,每天工资120元,每年能增加收入近万元。李文成夫妇还能利用空闲时间在家里发展养殖业、种植业。
  “在李树和的帮助下,我家已经脱贫了,未来还要继续努力,靠树和家庭林场把光景过得越来越好。”李文成说。
  李树和成立了吴起县树和家庭林场有限责任公司,采取“支部引领、公司带动、群众参与”的办法,承包村林场2.5万亩,激活土地要素潜力,探索推动“三变”改革,让几十户贫困人口乘着脱贫攻坚的“东风”加快转型升级,搭上家庭林场产业的“快车道”走上了致富路。
  李树和还免费为村上置办了办公设施,安装了电教设备,还为村民请来了延安市农广校的教授讲授养殖及果树栽培技术,帮助大家更好地发展产业。
  李树和见证了村里由荒变绿、由绿变富的巨大改变。他说:“小时候,这里的鸟很少,现在生态好了,鸟都飞回来了,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也能‘归巢’,带富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