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05日
周重:让优质豆腐产品香飘“八千里”
记者 谷嫦瑜 通讯员 范筱霞 刘瑾
  如今,在延安提起“八千里”豆腐干,几乎无人不知。大小超市里,都能看到“八千里”系列豆制食品,更被甘泉县列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这个企业的创始人就是周重。
  1969年出生在甘泉的周重,初中毕业后被劳山林业局招工,曾负责过护林防火、选林育苗等工作。偶然的机会,他被甘泉美水酒厂借调搞营销工作。当时,他经常到市里推销新产品,拓宽产品市场。几年的工作中,周重注意总结延安市场的特点,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营销关系网,这为他日后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1998年,是周重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已是改革开放进行的第20个年头,私营企业发展逐渐壮大,许多国有企业效益却出现了下降。眼看着酒厂的经营走下坡路,周重觉得再坚持也不会有什么发展前途,便毅然辞去了国营酒厂的工作,决定要靠自己的双手,闯出一片新天地。
  但具体要干什么呢?一开始周重心里也十分迷茫。碰巧一位朋友因为忙不过来,找到周重,让他帮忙经营自己的“美泉”豆腐干加工厂。这份工作为周重打开了商机。
  进入“美泉”豆腐干加工厂没多久,周重就发现,加工厂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在这里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便去了当时县里最大的豆腐干生产厂“美水牌”豆腐干加工厂。通过细细观察、慢慢学习,周重心里有了创业的念头。
  后来,周重多次外出学习,1998年8月,回到甘泉的周重,组织工人盖起了一个100多平方米的车间,买了锅炉、磨浆和压榨设备,开起了“美泉”豆腐干分厂。周重信心满满,自己的设备一流,又有经验,他觉得自己的豆腐干肯定能一炮而红。但是没想到,“美泉”分厂每天生产的100斤豆腐干卖不出去,这让周重很受打击。
  周重没有放弃,他一边深入研究产品的品质,一边继续多方考察学习。他坚信,产品必须靠质量才能赢得消费者。于是,他严抓器具的清洗和高温消毒等工序,确保产品的安全优质。销路打不开,他就带着产品四处奔波推销,功夫不负有心人,“美泉”分厂的产品销量逐渐赶上来了,仅半年的时间,周重的10万元贷款就还清了。
  1999年,周重决定开始单干,并创办了“八千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白天,他带着工人收豆子,晚上和工人一起加工制作豆腐干。刚开始,每天连两三百斤的销售任务也完不成,后来,依靠良好的产品品质和热情的服务,“八千里”生产的食品赢得了越来越多顾客的青睐,产量也在逐年增加。
  那时候,甘泉的豆腐干都是原味的,需要顾客拿回去自己调味。“为什么不能做成可以即食的豆腐干,这样顾客食用的时候就会方便很多。”带着这样的初衷,周重和厂里的工作人员一起跑市场调研,在加工场反复试验,终于研发出了调味豆腐干。由于是新产品,怎么卖出去又是一个问题。周重想出的办法是送给顾客免费品尝,好吃再购买。这样赔本的销售方式,迅速打开了市场,调味豆腐干一下子成了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豆腐干。
  2008年,甘泉县政府将豆腐干定为甘泉县的名片。在政府的支持下,“八千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也扩大了规模。2010年10月,新厂房完工,占地规模达到2万平方米,员工由原来不到20个人增加到近200人。
  公司秉承“质量为本、客户至上”的宗旨,借助甘泉优质双青豆、大豆和优质的美水资源优势,在继承原有甘泉豆腐干传统生产工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积极研发出了麻辣、孜然、五香、香辣、烧烤、原味等6大系列20多种豆腐干产品及鲜豆腐系列产品。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并在陕北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形成了品牌效应。
  一路走来,“八千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始终坚持传承中华饮食文化,引领陕北地道美食,铸就了企业辉煌历程。目前,已研发并上市的油豆腐、豆腐卷、豆腐皮、五香豆腐、萌8小豆干等几款新产品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如今,公司日产量6吨,年产值3000万元。
  作为食品加工企业,“八千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不仅提供了就业岗位,还带动了全县1.3万豆业种植户发展双青豆的种植,仅此一项户均收入1800余元。公司还先后出资40余万元资助社会困难群体,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正当我发愁学费凑不够时,周叔叔给我送来了学费,让我能够顺利进入大学校园。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毕业后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渭南师范学院大二学生谢明丽十分感激周重对自己的资助。
  “以前外出打工顾不了家,待在家里看娃就没有收入。现在好了,每天在家门口正常上下班,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娃娃,挺方便的。”在“八千里”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打工的姚店村村民李秀芳对周重也很感激。
  “我们企业的成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所以,在我的能力范围内,一定会努力回报社会,展示民营企业的社会担当。”周重郑重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