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的形成基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物质条件,是我们中华民族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一、延安精神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延安精神是在延安时期特殊革命斗争环境中形成的
延安精神产生于中国革命战争的重要时期——延安时期。延安时期,有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奋不顾身地投入到战争当中,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创造了不朽业绩。延安时期,也是中国革命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时期,内有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与经济封锁,外有日本侵略者对陕甘宁边区进行重点“扫荡”,再加上华北地区出现自然灾害,陕甘宁边区军民面临着生存挑战。在这样严峻和恶劣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毫无畏惧,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克服困难,广大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展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不但使陕甘宁边区军民在经济上渡过了难关,也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延安时期,全党在思想领域广泛开展整风运动,维护并实现了全党普遍意义上的团结统一,这种在大生产运动中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便成了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
(二)延安精神的形成是明确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次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处理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逐渐成熟,党的领导和组织能力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党能够熟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处理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不断发展、挖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极大地促使着延安精神的形成。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组织保障,同时,也为延安精神的顺利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
二、延安精神的基本内涵
(一)延安精神的政治灵魂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政治灵魂。延安时期(1935年—1948年),一共跨越了3个历史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延安精神政治灵魂就表现在坚信党的领导,对党充满着信心和希望,即使党内出现错误,自己的生命都无法保证时也毫不动摇。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精神的政治灵魂就表现为坚信在党的领导下能够打败日本的侵略,建立民主独立的政权。在解放战争时期,延安精神就表现在把革命进行到底,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新中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一坚定的政治方向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完成的,同时也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体现,也是人们崇高理想的体现。
(二)延安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延安精神的精髓。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问题》中就论述了实事求是的相关理论问题。在1938年10月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毛泽东使用了实事求是的概念,并要求全党上下努力践行实事求是的观点,要勇于起到表率的作用。1941年5月,毛泽东明确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是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解释中国实际活动中的具体理论问题。
(三)延安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同时也是延安精神的核心。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指出:“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克服艰难,长途跋涉来到中国,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自己,全心全意服务中国革命的精神,也要求广大党员同志要向白求恩同志学习,不断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四)延安精神的本色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延安精神的本色。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曾遇到过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日本帝国主义的重点“扫荡”,边区军民的生活条件水平曾一度陷入极其艰苦的境地,经常会处于缺衣少食的状态。面对这样恶劣的外部环境,毛泽东号召广大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提出,极大地解决了边区军民的日常生活困难问题,保证了革命的胜利。这种艰苦奋斗的作风也就成了延安精神的本质。
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斗争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不光对革命斗争环境有指导作用,对我们现在建设社会主义同样具有指导作用。现阶段,党的二十大已经胜利召开,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不断弘扬和发展延安精神,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作者单位:延安旅游〔集团〕景区管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