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14日
探寻延安的“红色密码”
记者刘彦刘钢刘阳
  9月10日,由中宣部组织开展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团走进延安桥儿沟革命旧址进行调研采访,大家仔细听取了延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情况介绍,参观了鲁艺革命旧址和延安版画艺术中心。
  延安是中华民族的圣地,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党中央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了中国前途命运。与此同时,也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延安宝塔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延安现有革命旧址44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6处。有革命类纪念馆19座,馆库藏革命文物43673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31件(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3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6处。
  “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资源是延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局长兰爱平说,近年来,延安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来陕回延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心怀“国之大者”,坚决扛起守护好中华文明、中国革命精神标识的政治责任,探索形成了“六项机制抓保护、六大融合促发展、六个模式做示范”的延安做法,全面建设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努力“把延安建设成守护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示范城市、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的革命圣地、彰显红色文化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城和助推革命老区振兴的重要典范”。
  坚持“六项机制抓保护”,建立立法规划保障机制,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安全长效机制,坚持整体保护机制,实施共建共享机制,构建全面立体展示机制,革命文物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得到有效呈现。特别在整体保护上,延安统筹革命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关系,实施新城建设、居民下山等工程,先后投入128.71亿元,动迁7.6万户、28.9万人,完成宝塔山、桥儿沟等10多处旧址周边环境提升。实施鲁艺、西北局、南泥湾等片区集中连片保护项目,有序推动革命文物连片保护、整体展示。中省市累计投入3.55亿元,107处市保以上革命旧址得到维修保护。
  坚持“六大融合促发展”,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与教育培训、文化旅游、乡村振兴、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机融合,推进革命文物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坚持“六个模式做示范”,通过改革创新,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在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展示、创新利用、融合发展等方面形成可借鉴模式,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高质高效。
  金延安景区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还我河山!”“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弥漫的硝烟、嘶鸣的防空警报、奔赴战场的队伍、拥护军队的人民……9月10日晚,在金延安景区,采访团成员观看由陕西旅游集团打造的大型红色歌舞剧《延安十三年》。该剧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十三年为线索脉络,依托史实,叠加科技与艺术,融合红色故事与民俗文化,创造性地将演出融入安澜门、教堂、戏台等金延安“原生”场景中,全景展现中国共产党延安十三年的峥嵘岁月。演出结束后,采访团成员纷纷表示,自己仿佛真的穿越回延安时期的历史情境,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血与火的革命岁月。
  陕西旅游集团延安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国小强说,推动延安红色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对于传承红色基因、促进城市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他说:“金延安景区自2016年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1000余万人次。今年1-8月份,已接待游客370万人次,实现收入1.3亿元。”
  近年来,延安持续优化红色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游客纷纷来到延安感悟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2022年,延安共接待游客1727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08亿元。今年,截至8月底,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局属13个文博开放单位已接待游客超680万人次。
  延安革命旧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活样本,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处处是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痕迹,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互有机贯通的真理光芒,处处折射着延安精神的强大伟力。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延安将坚决扛牢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全面系统保护好、管理好、研究好“延安革命旧址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延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