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银老师给学生上课 ●张莹银老师与学生互动 她总是一身优雅得体的装扮,一口流利亲切的普通话,学生喜欢与她沟通,家长争相把孩子交到她手里……她就是延安新区外国语学校张莹银老师。
2017年,张莹银进入延安新区外国语学校就职,担任二年级二班班主任。五年里,她所带的班级荣获“书香班级”称号,并在“班级文化建设”“两节一会”“歌咏比赛”等活动中总能取得优异成绩。她的班级学风浓厚,学生品质优秀,好人好事频出,去年6月,3名学生勇救坠崖老人的事迹,曾被多家媒体报道。
多年班主任工作积累,张莹银戏称自己有些“强迫症”,总是关注细节、反思细节、利用细节、把握细节,也正因如此,她终于找到了提升工作效率和促进学生成长的教育“法宝”。
管理有绝招
“大家一起看一看,大屏幕上的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呢?”在延安新区外国语学校二年级五班的教室里,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正在进行着。在教学工作上,张莹银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教学,经常利用多媒体手段,寓教于乐,并引入新颖的学生鼓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们爱学、乐学。“我平时会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奖励小星星,攒够10颗星的学生,每周五进行刮奖活动,奖品是我利用手头现有的实物随机设定,有惊喜,比如老师带着去吃美食,当然也有‘惊吓’,比如男生刮到发箍,现场佩戴比心心等,大家不亦乐乎。通过这些刮奖、刮刮卡,大转盘的奖励机制,让孩子们不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也在有趣的游戏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张莹银说。
在班级管理中,面对学生们私自换座位的情况,她将计就计,让学生们自己选同桌。但她提出了换座位的“赌局”条件:自愿换座位的两个人绑定为一组,接下来每一周考核一次,不只看成绩,要看综合表现,有奖有罚,那由谁来评判两人近期表现的好坏呢?由班里的每一位同学投票决定。有的同桌二人相互激励,上课表现积极踊跃;有的同桌二人相互“传染”,上课小动作不断。所有这些,大家都看在眼里。每周的考核,也成了继“每周刮奖”后的另一轮“激动时刻”。与此同时,在班风建设上,张莹银鼓励学生集体商定班规,并民主选举监督员,不管是谁,班长、“学霸”,甚至老师,只要违反了班规,“违法必究”。在时间管理上,张莹银奉行“今日事,今日毕”,她也将这种惜时的观念,带给学生,学会利用零碎的时间,放弃影响他们学业的“三闲”——闲话、闲事、闲思,所以所带班级学生少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
教育有态度
自从8年前张莹银踏上讲台之日起,她就认为,老师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领者”,更要做学生的“好榜样”。“回想起来我带的上一届毕业班,每次看到孩子们因为我的引导而有了一点一滴的成长,我就感觉特别开心、特别自豪,觉得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特别值得。”张莹银介绍,学生的成长不仅体现在学习成绩的进步,还体现在正确三观的确立、个人素养的养成等细节上。
“在第一次和学生见面时,我会特意收拾一下,显得更有亲和力,放弃高跟鞋,方便和孩子们拉近距离。但第一次和家长见面时,我又会特意收拾得精神干练,给家长初见面就留下‘这个老师靠谱’的印象。日常生活中,为了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我只选择适合的服饰和配饰。哪怕工作再晚,第二天我也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孩子们。”这样注重礼仪细节的张老师,也以自身影响了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和对礼仪的重视,不少同学开始从自己做起,知礼仪,讲文明。
不仅在礼仪上,在平时的生活中,张莹银也喜欢用细节去影响学生。外出实践活动离校时,她会向孩子们提议一起将现场垃圾清理干净;有学生的东西掉在地上时,她也会主动捡起来归还;在借用学生东西时,她会向学生认真说一句“谢谢”。因为她坚持整理收纳粉笔、黑板擦,学生们也学会在课间主动清理讲台卫生。
孩子们从看着老师清理讲台到主动清理,从不爱表达到礼貌懂事。8年的班主任工作,张莹银一直用“教育,有教,更要育人”来要求自己。她希望她的孩子们不只有学业上的进步,更能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我有时觉得自己有些强迫症,但我更觉得这是一种工作态度。要么不干,要么就得有计划、有头有尾地干。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光要有好的成绩,更要有高尚的师德,如此才能以德服人,才能感染学生,才能使孩子们耳濡目染。就像去年那3位救人的同学,我非常确信只要是我的学生,他们都会这么做。”张莹银坚定地说。
(记者贺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