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乔化密植示范园全景 “苹果乔化密植技术是5米的行距、2米的株距。我们2016年秋季建好示范园,2019年就挂果了,现在已经是第5年挂果。今年,我套了78万只袋,预计产量在20万公斤左右,去年卖了300多万元,今年应该比去年卖的还要高。”说起苹果带给自己的高收入,宝塔区桥沟街道烟洞沟村果农马文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马文昌是烟洞沟村的苹果种植大户之一。去年,他依靠苹果乔化密植技术,卖苹果收入了300多万元,大家都打趣称呼他为“马百万”。
2016年,烟洞沟村建成的300亩苹果乔化密植示范园,按照“节本增效、技术支撑、有机生产、三产融合”的思路,探索总结出了陕北旱塬地区苹果“3332”高效密植栽培模式。按照苹果乔化树矮化密植管理思路,该村在宝塔区专家指导下,实现了一年栽树、两年开花、三年挂果、四年丰产的目标。
苹果的质量、大小和果形的均匀,除了施有机肥,科学管理是重中之重。烟洞沟村苹果乔化密植高效示范园以“3332”栽培模式为总抓手,即选根系发达、干性强、萌芽率高的砧木和品种,通过强根系、强干性、强萌芽“三强树势”;通过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豆菜轮茬“三肥提升”;通过早拉枝、强拉枝、多留枝和扶主干的“三枝一扶”强管理;通过地布覆盖、坑施肥水“布坑结合”“两法蓄水”保水肥,实现增水保水节水。该模式完全适宜陕北中北部的地形气候条件,有效推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马文昌深有感触地说:“果园管理的好,除了施羊粪,就是滴灌,最关键是推广的‘3332’高效栽培模式,这是宝塔区果业专家从我种植的果园里总结出来的。现在又有了采摘认养网上销售,我们果农的收入是一年比一年高。”
为突出高效管理,全面提升果品质量,烟洞沟村统筹推进水肥管理、机械作业和防灾减灾三大工程,通过“引水上山+滴灌系统”,实现灌溉自动化、水肥一体化、生产有机化。该村支持帮助果农购置使用升降操作平台,专用割草、旋耕、施肥拖拉机、自动喷药机等,全面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配备微型气象站、病菌检测器、全自动防雹网等先进装备,有效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积极推进整园绿色、有机认证,打造“飞天苹果”示范园,可实现一级商品果率85%以上。
“现在果园引进了升降操作平台,拖拉机连旋耕、开沟、施肥等功能都有。原来拉枝要用梯子,存在安全问题,现在人站在升降操作平台上跟平地上一样。”果农李志亮对果园的机械化水平赞叹不已。
实现苹果效益倍增,该村还坚持农文旅相结合,线上引流和线下互动相促进,以好苹果要卖出好价钱为目标,充分利用紧邻市区和延安红街的区位优势,通过“延安有我一棵苹果树”“小冷库+电商”“采摘体验”等三大模式,打造在线认养、劳作体验、电商直播、培训试验、定制服务等基地,每公斤苹果均价达到12至16元,真正让苹果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果”,果树成为乡村振兴的“摇钱树”。
马文昌告诉记者,目前,他还正在建宝塔区唯一一个预冷库,旨在最短时间内,把刚采摘苹果的温度降下来,从而保持苹果的新鲜度。
“以前苹果摘下来就直接放到冷库里,而在预冷库放24小时后再放冷库,可以保持苹果的新鲜度,让大家吃上最新鲜的苹果。”马文昌在提高苹果的附加值上不断摸索着,“我现在一颗苹果卖15元,预冷库建好后,一颗就有可能卖到20元。”
在马文昌的示范带动下,李志亮、苗喜红等13户农户参与老果园改造并加入马文昌家庭农场,实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营销。通过以大带小、联农带农等形式,促进苹果产业规模壮大,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促进村民收入不断增加。
2022年,300亩苹果乔化密植示范园苹果产量975吨,产值1170万元,成了助力村民增收致富的“幸福园”。
今年,烟洞沟村预计亩产将达到4000公斤左右。
桥沟街道党委书记常顺介绍说:“烟洞沟村紧邻市区,发展苹果产业前景广阔。今年以来,我们抢抓全区实施老果园改造的有利机遇,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推广果园‘3332’高效密植栽培模式,高标准建园,高效化管理,统筹抓好技术服务指导和系统营销,不断壮大产业规模,让苹果树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全面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