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27日
一村文明风 处处皆新景
——宜川县英旺乡啊道村文明实践助推乡村振兴
    ●给村民开会及时通报生产道路建设进展情况
    ●村规民约墙
    ●村民自觉维护自家院落卫生
    ● 志愿者为村上老人理发

  记者 郑鹏 贺秋平 李勇锐 通讯员 胡凡
  初秋时节,走进宜川县英旺乡啊道村,绿水青山四面环绕,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田间地头生机勃勃,呈现出一幅乡村欣欣向荣的美好图景。
  啊道村地处宜川西部川道,距离县城22公里,下辖啊道、富庄、杜河沟3个村民小组,共226户656人,主导产业以苹果、玉米、大棚等为主。近年来,啊道村持续推进文明乡风建设,提升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崭新的房屋、整洁的院落、硬化的巷道、便捷的水电设施一应俱全,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质量。
  ● 一事一议:“议”进民心坎
  “今天把大家叫来,就是要说一下富庄到张家塬的生产路,经过咱们的共同努力,项目已经报到县经发局,预计很快实施。”8月21日中午,趁着村民农闲休息时,啊道村党支部书记杨桃林组织召开村民会议,向大家通报生产路的最新进展。
  “可给咱群众办了件大实事。”“路修好了,苹果就能卖上好价钱了。”……杨桃林的通报,让村民们心里有了底儿,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小小的会议室顿时热闹了起来。
  村民们所关心的这条道路,是该村村民小组富庄村到张家塬的一条重要的生产道路。张家塬现有600余亩耕地,种植着380亩苹果园和200余亩玉米。这条上山路现为石子路,容易被雨水冲蚀,路面坑洼不平,每到苹果成熟季节,村民们就犯了愁。
  “路面坑洼不平,果商不愿意上山收购,村民把苹果运下山成本就要增加很多,而且运送的过程苹果容易被碰伤,损耗较多。”家住富庄村的樊永军道出了大家的忧虑。后来,经过村民共同协商,将路况汇报给啊道村村委会和英旺乡包片领导,各方都很重视,多次和村民协商,想办法尽快维修道路。
  这是啊道村实行一事一议制度的一个缩影。只有认真倾听民声民意,才能把好事办进民心。近年来,啊道村党支部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的着力点,创新推出“民心党建”这一工作品牌,强基础、优产业、美环境,千方百计让村民们过上好日子。
  ● 村规民约:“约”出新旋律
  啊道村的好村风在当地十里八乡是出了名的。“我们这里民风淳朴、邻里友爱、家庭和睦,村民之间很少有矛盾纠纷,遇到谁家有困难大家都能积极帮忙。”啊道村原党支部书记刘金龙告诉记者,乡风文明离不开村规民约的约束。
  一走进啊道村村委会,墙上红底白字的村规民约格外引人注目。
  “村民应精细耕种承包地,撂荒2年以上的土地,经村民代表大会后,村委会收回使用权,重新分配。”
  “不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烟不得超过12元,酒不得超过15元,席不得超过220元(每桌)。”
  “子女要孝顺老人,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全村通报批评。”
  …………
  村规民约根植于乡土社会,在实现自我治理、矛盾化解、移风易俗、公共事务管理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啊道村村规民约制定于2015年,此后根据需要先后修改过5次,现在共6章32条,包括资源管理、安全管理、社会管理、治安管理、生态环境等方面,大到土地耕种,小到家庭卫生,都作了具体详细的规定。
  “在制定和修改期间,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广集民智、广听民意,让村规民约成了乡村环境治理、调解群众矛盾纠纷、规范村民行为举止、培育文明乡风的有效依托。”刘金龙说,在村规民约的引领下,啊道村的村风、民风、家风都日趋向好,大家参与村里集体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提高,村容村貌更加整洁美丽,发展产业更有劲头,光景也越来越好了。如今,孝老爱亲、遵纪守法、助人为乐等优良传统成为啊道村乡风文明的主旋律。
   ● 环境治理:“治”出好图景
  趁着孙子放假,70岁的王祖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老家。中午时分,王祖英打扫着院落,老伴在清洗水果,两个孙子在院子里肆意玩耍,一家人其乐融融。
  “现在村里生活很方便,环境又美,比城里待着舒服多了。”回想起以前村里的情况,王祖英连连感慨:“以前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回到家里连门都不想出,更别说有什么生活品质了。现在我们村巷道硬化到了家门口,自来水通到了院子里,休闲锻炼有小广场,日子别提多舒心了。”
  树荫下,村民王磊正陪着14岁的儿子打乒乓球。“现在村里的变化很大,到了周末、寒暑假,孩子就想回来玩,我们也可以回来好好放松一下,享受惬意的生活。”王磊说,以前回村里感觉很落寞,都是些年龄大的留守老人,现在村里环境好了,每逢节假日,大人、小孩都回来了,村子里热闹了起来。
  村子美了,人气旺了,村民笑了。“近年来,我们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硬化巷道、建设广场、安装路灯,让村庄实现了美化、绿化、亮化。下一步,我们还打算把广场的娱乐设施再重新配套一下,比如说增加荡秋千、健身等器材,巷道路灯需要维护的再换一换,把亮化工程做好,让我们村越来越美、越来越好。”杨桃林说。
   ● 志愿服务:“务”出新活力
  穿梭在田间地头的“红马甲”也是啊道村产业振兴发展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种植樱桃总会遇到各种难题,志愿者经常对我进行技术指导。现在,我的樱桃管理得很不错,每当樱桃红了,志愿者还来帮我宣传、采摘,对我帮助可大了。”村民张白琴说。
  近年来,啊道村坚持文明实践与乡村产业发展、培育新型农民相结合,将大棚种植技术人员、能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吸引到志愿服务队伍当中,依托创业基地、党员先锋站等阵地,常态化开展“灵巧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工作,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我们参加志愿技术服务队,把最新的种植技术推广出去,和大家一起致富增收。”该村大棚种植户杜文瑞说。
  玉米是啊道村的传统产业,种植面积达到了2800亩。近年来,宜川县盐宜优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入驻该村,建起了玉米加工厂,生产玉米面、玉米粒等深加工产品。此外,还建起了以玉米为主题的盐宜优品农家小院。
  正是看中了啊道村良好的村风及周边良好的玉米种植资源,宜川县盐宜优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左晓军才选择在此发展。“我们有信心在这里投资打造系列优质产品,做优做强特色产业链。”左晓军告诉记者,企业建成后不仅可以提供8到15个就业岗位,还能每年给村上20%的分红,最低保证8万元分红。
  秋风送爽,沃野田畴翻涌着绿浪,累累硕果挂满了枝头,丰收在望。在啊道村,文明乡风正凝聚起磅礴的力量,在助力乡村振兴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下一步,我们将依托现有特色产业,在玉米种植上发展深加工和乡村旅游,在大棚种植上丰富产品、提高效益,在苹果种植上改良品种、提质增效,让村民们的生活更美、腰包更鼓。”杨桃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