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之时,我总是来到书架前,欣慰地看着自己那亲手完成的三十余本精彩语句段落摘抄。随手翻开一本,便看到自己那歪歪斜斜的字迹。透过字里行间,看到的是自己读书与成长过程中一个个深深浅浅的脚印。
回想青春,恍然如梦。从十七八岁的如花似玉之年,到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之龄。这是人生中最为美好、最为光彩、最值得飞扬的黄金时期。当同龄女孩子忙着上街购物、开Party、会朋友的时候,我的青春年华却在那无数的文章典籍之中悄然流逝,毫无声息。似水流年一去不复返,回报我的,是那凝聚着自己心血与汗水的三十余本笔记。那些语句,那些段落,对于自己来说都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它们能够触动自己心灵最柔软之处,最能引起自己的共鸣,最能鼓舞自己不断前行。
我爱书,爱书爱得有些霸道。初来我家,初到我的房间的人,第一感觉便是书多。自己的卧室中,所有可以放东西的地方几乎都有书的身影。书架上、书柜中、电脑桌的抽屉里、壁柜里、衣柜里、写字台上、床上,到处都能够看见书的影子。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家中的书也跟着多了起来,自己房间中凡是能放书的地方,均被塞得满满、满满。于是,便霸道地“攻占”了家中另外两个卧室可以放书之处。书,是我的“有形资产”。除此之外,在自己的电脑中,大半的硬盘空间都被自己的电子书所占……看着这些有形与无形的“资产”,爸妈总是嗔怪我说:等你出嫁的时候把这些书统统搬走。而我却总是笑而了之。
我嗜书,嗜书嗜得有些吝啬。虽说家中那么多书,我却不大愿意外借。原因不外乎有两条:一是担心借书不还。如果借我其他东西,不是特别贵重,不还也罢。但借书不还,无疑是从我心头剜去一块肉。二是担心遇到借书不惜书者。记得读小学的时候,同学将我一套崭新的《中国通史故事》借走,可待归还之时,其中一本的封皮不辞而别。至今,每当自己翻开这套书,心中总是不由得流露出心疼与惋惜。总是想:“要不然的话,我的这套书该是何等的完美……”可是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从那以后,面对前来借书之人,我总是慎之又慎;对借走我书的人,我总是千叮咛万嘱咐。
也许有人问我:你有那么多的书,那读吗?面对这种疑问,我可以斩钉截铁地回答:读!我不但读,而且读得有些贪婪!欧阳修读书有“三上”——枕上、马上、厕上,我读书也有三上——网上、床上、厕上。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因为乐之,所以自己只要有空闲时间,必定用来读书。回想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除了吃饭之时眼睛扫一眼电视,自己几乎没有看过电视。以至于闹出不会开关家中电视的笑话。这听来可笑,然而却是真真实实的真实。不看电视的我,每天的电子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天当中,只要有时间,自己便会打开手机,聆听圣贤的教诲,接受灵魂的洗礼。抑或在做家务和忙碌的时候,边干活儿边听书。阅读,活跃了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知识面。
自古文人多悲情。喜爱读书的我虽算不上半个文人,却时常为文字而生情,为文字而感动。常常一人独坐桌前,拂开书卷,走进历史的尘埃,跟着书中的人物忧郁,随着故事的情节惆怅。常常为“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而对父母深怀感激,为“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而心旌激荡,为“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黯然泪下,为“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伤怀怅惘,为“伤秋宋玉赋西风,落叶惊残梦”生出一丝淡淡的感伤,为“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重新振作……书籍,不但给予了我无限的知识,造就了我丰富的情感,更使我逐渐成熟,使我能够以一种平和通达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种种不如意,使我的内心拥有一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恒久定力。读《牡丹亭》,我体味到了人间那“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至情;读《活着》,我透悟了生命可以如此脆弱,也可以如此坚强;读《屈原贾生列传》,我懂得了人一生中立身处世,不但要学会负重,更要学会忍辱;读《玩偶之家》,我验证了鲁迅“女人只有经济独立才能真正独立”这句话的正确性;读《俄狄浦斯王》,我顿悟了人有时候不能和命运太较劲;读名人传记,我明白了人生没有弯路可言,人生的一切经历皆非枉然。所有的艰辛,所有的磨难,所有的失意,所有的苦痛,它们其实一直静静地匍匐在你的脚下,默默忍受着你的厌恶,你的诅咒,你的唾弃,忍受着你踏在它们肩上攀登时的剧痛。看着你经过千刀万剐,最后终以成佛;看着你登上了理想的巅峰,它们就像那不当差的天使,此时此刻才敢露出释怀的一笑,然后悄无声息地默默离去。
那么,阅读能给女人带来什么呢?犹记于丹老师说过:“女人二三十岁以前的漂亮是爹妈给的,二三十岁后的美丽是自己修的。”一个拥有丰富的人文涵养、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女人,在经过几十年风风雨雨的洗历之后,当她面对岁月的流转、人事的变迁时,依然能够自信,从容,厚重,大气,知性,温文尔雅,永不沧桑。因为衰老的是容颜,不老的是心灵。这样的女人,她有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情趣,有着“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的豁达,她可以晓彻佛祖拈花之意,可以听到飞鸟掠过天心的声音,可以看到河边的垂柳向她招手时的微笑,可以与水流对话,可以触摸到满夜星空的清凉……
这样的女人,是我理想中女人的范本,也是自己要用一生的光阴去追逐、去学习、去看齐的一个楷模。
“寂寂寥寥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自己的房间中,装饰简单,家居简陋,唯一能够给予我心灵慰藉、赋予自己生命弹性的便是这一床书了。游走于书中,我可以观“朝飞暮卷,云霞翠轩”,赏“凉天佳月,菊花开日”,品那玉碗盛来的兰陵美酒,闻那段无弦琴奏出的天籁之音……可以为“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的高适而叹;为“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的黄景仁而悲;为“疾走忙逃,顾不得忠和孝”的林冲而苍凉,为“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的洪昇而神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