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8日
田畴沃野结硕果
我市聚焦四条重点产业链做大做强农业产业
  本报讯(记者 刘小艳 郭子仪实习记者 石盼盼)日前,记者从“深化‘三个年’活动,构建具有延安特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我市聚焦苹果、畜牧、设施农业、小杂粮四条产业链,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以链式思维抓好产前、产中、产后全环节,纵向拓展农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横向拓展农业新功能、融合农文旅,推进农业产业延链、补链、优链、强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以延链补链为核心做强苹果产业链。市委、市政府出台《建设全国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力争通过3年时间,将延安建设成为全国面积最大、品质最优、效益最好、实力最强的苹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以产能建设为基础做大畜牧产业链。统筹用地空间、上下游产业链和疫病防控,强化招商引资。一方面突出大企业引领,招商引进新希望、东方希望、中盛、中天等畜牧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规模养殖。1-9月开工建设规模养殖场137个,目前已建成97个。另一方面坚持园区化承载,统筹发展饲草饲料、屠宰加工等产业链,培育了一系列“链主”企业,正在带动畜牧业由养殖环节向现代化深加工转型。预计1-9月出栏生猪47.38万头、牛2.01万头、羊33.04万只,分别增长8.1%、3.2%、2.2%。
  ——以产销衔接为纽带做优设施农业产业链。聚焦打造陕西丘陵山区设施农业特色板块目标,加大政策推动、市场驱动、效益催动,把基地建设作为产业链基础,新建改造设施基地面积1.1万亩,累计达到29万亩,前三季度生产瓜菜132.7万吨,同比增长7.5%。把育苗能力提升作为产业链关键,集约化育苗能力由1.2亿株提高到1.7亿株以上,建成了16个食用菌菌棒中心。把产销衔接作为产业链重要环节,优选以链主企业8家,培育了8个蔬菜配送中心、5个蔬菜产地分拣集散中心。
  ——以品牌营销为关键做精小杂粮产业链。采取市场引领生产、后端倒逼前端的方式,推进规模种植、订单生产、合作联营、品牌营销和融合发展。新增“延安小米”品牌新授权企业2家,授权线上店铺5个。建立谷子等良种繁育基地5个,自主选育的“延谷14”新品系进入部审阶段,落实订单面积5.43万亩。市农科院与豫煌种业签订“延豆6号”品种转让协议,实现农业科技成果有偿转化零突破。“陕西杂粮种质资源圃”项目启动实施,扩繁杂粮种质资源1676份。
  市农业农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闫建华介绍,围绕四条产业链建设,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为双组长的延安市现代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领导小组,实行一条产业链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推进方案。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农业全产业链的实施意见》,印发四条产业链推进方案,细化产业链分年度、分产业、分县区任务书。同时,建立项目库、绘制链谱图、创建典型县、组建专家团。目前,落实2022年度重点项目72个,年度投资31.9亿元,完成投资30.7亿元。落实2023年度重点项目78个,年度投资17.57亿元,截至9月底完成投资14.56亿元。上半年,签约现代农业产业链项目108个,总投资42.97亿元。争取实施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项目26个,争取中省资金3.26亿元,吸引社会投资19.6亿元,吸纳和入驻企业183个;吸收生产、加工、品牌、营销等方面高级职称以上的技术专家96名,为产业链建设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