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20日
袁义兰:为了一个家……
    ● 袁义兰和丈夫包饺子
  “如果没有我大嫂,就没有我的今天。”电话中,远在铜川工作的刘振洋说。
  “如果没有大舅妈的帮助,我和妹妹不会过上现在的生活。”甘泉县小学教师姬晓说。
  他们口中的大嫂、大舅妈,都是袁义兰。
  (一)
  袁义兰今年68岁,是一名退休教师。
  1974年经人介绍,19岁的袁义兰嫁给了新华书店上班的刘振江。婚后,袁义兰在井家昂村小学教学,小叔子刘振洋那时才3岁。因为公公婆婆要上山劳动,没人带孩子,袁义兰就帮着带刘振洋,上课的时候,就把他放在教室门口。刘振洋每天跟在嫂子身后,看她教学生们识字,他也跟着学,对上学很感兴趣。到了上学的年纪,竟然比其他同学学习起来更容易一些。
  有一次,刘振洋因为学得快就帮同学写作业,挣一些弹弓之类的小玩具。袁义兰知道后,狠狠地教训了他一顿。因为这事,刘振洋记恨了嫂子很长时间,甚至都不愿意跟她去学校。后来才渐渐明白嫂子的良苦用心。
  几年后,女儿和儿子相继出生,袁义兰因为工作表现突出,被调到了离城较近的曲里村学校:此时的刘振洋小学毕业,也跟随大嫂来到县城上中学。袁义兰既要照顾自己的孩子,又要辅导刘振洋写作业,还要学习自己的函授课程,每天几乎都要忙到凌晨两三点才能睡下。这让逐渐懂事的刘振洋十分感动。
  1986年,刘振洋考上了西安劳改警官学校,小姑子们也都上了小学。为了帮助他们凑学费、生活费,下班后,袁义兰经常去街上摆摊。
  (二)
  一大家子生活说不上富裕,但平淡而幸福。
  1996年,小姑子刘振英夫妇因病相继去世,留下一个14岁、一个8岁的小姑娘。看两个幼小的孩子一下子没有了父母,无比可怜,袁义兰决定将她们抚养长大。
  “孩子太小,还不如留给爷爷奶奶,让他们去管,不然能把你累死。”有人劝她。
  “老人年纪大了,又都没有文化,两个女娃娃留下怕是要遭罪。我要让她们好好上学,将来不再受苦。”袁义兰坚持将两个外甥女带在身边。
  在袁义兰的抚养和教育下,大外甥女姬晓最后考上了洛川师范,毕业后回到甘泉县当老师。上班前,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姬晓举起酒杯,跪倒在刘振江、袁义兰夫妇面前,感谢他们多年来的养育之恩,并对身边正在读高中的妹妹姬娟说:“舅舅、舅妈就是再生父母,一定要考个好大学。”姬娟流着眼泪点着头。2007年,姬娟不负众望考上了大学,如今已在西安的一家外贸公司上班。
  (三)
  其实,袁义兰也是抱养的。她非常感恩,婚后一直照顾着身体不好的养母。
  1994年,婆婆脑出血去世,她准备将公公接到城里照顾,此时她的家中除了自己的一双儿女,还有小姑子家的两个女儿。公公不忍心给她增加负担,没有答应。无奈之下,袁义兰只好和丈夫刘振江隔三差五轮流去照看公公和养母,后来实在忙不过来,软磨硬泡硬是把养母和公公都接到了身边。
  此后一大家子人的生活,老老小小都需要精心照顾。每天天刚蒙蒙亮,袁义兰就起床开始忙碌,给孩子们把饭做好,送他们上学:为让公公多睡一会儿,给他把饭放在锅里上班前再三叮嘱按时吃饭。养母患有高血压等多种疾病,有些药要饭前吃,有些饭后吃,袁义兰记得非常清楚,每天看着养母吃药、吃饭、吃药。有时候老人耍脾气不吃药,袁义兰还得使出浑身解数连哄带骗。直到2019年,93岁的养母在她怀里安然去世。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袁义兰无怨无悔地赡养老人、教育孩子,用她瘦弱的双肩,撑起了一个特殊的大家庭,周围群众都夸她是“刘家好媳妇”,不愧为人师表。
  “以前我很不理解婆婆,家里人太多了,就没安静过一天,但后来看着小爸、小姑,还有妹妹们都过上幸福的生活,我理解了婆婆的苦心,她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许多年后,袁义兰的儿媳妇白继霞深情地说。
  “她为这个家辛苦了大半辈子,现在退休了,我要好好陪陪她。”说完,刘振江感激地望着身边的妻子袁义兰……
  (通讯员 范筱霞蔡易静 记者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