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小讲解员任春霖,我在延安为你讲述《王贵与李香香》手稿的故事。
这是著名作家李季创作《王贵与李香香》的手稿,分为3个部分12章69页。手稿的封面和目录都是毛笔字迹,修改时分别使用了铅笔、水笔以及红、黑毛笔。封面从左至右竖写了4行字,分别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吗?”“三边民间革命历史故事”“顺天游”“初稿(封面)”。
这份稿纸不像我们现在的稿纸,有方块或者长条的线格,只是空白的草纸,但因为是李季同志的专用稿纸,每一页左上角都印有“李季原稿纸”的字样,右上角是填写日期和页码处,表明了作者严谨的工作态度。
《王贵与李香香》是李季创作的优秀长篇叙事诗,完成于1945年12月。它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解放区文学创作结出的最早硕果,在我国叙事诗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王贵与李香香》不仅继承了古代叙事诗和民歌的长处,而且在艺术上有自己的探索和创新,在人物塑造和诗歌形式的民族化上都标志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启。
《王贵与李香香》是李季以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民歌体叙事长诗。从1942年冬至1947年,李季一直在陕北的三边工作,先后当过小学教员、县政府秘书和地方小报编辑。这五六年的战斗生活使他接触了各种人,了解到许多感人的革命历史故事,熟悉了陕北人民的思想、性格、语言及其所喜爱的文艺形式。于是根据信天游特点,创作了以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为时代背景,反映农民反抗地主迫害而进行斗争的这样一部作品,热情歌颂了陕北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翻身闹革命的斗争事迹,成功塑造了王贵和李香香的动人形象。这首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长诗,是诗歌领域里实践毛泽东文艺路线的第一个硕果,是中国新诗发展的新阶段,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王贵与李香香》最初以《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三边民间革命故事》为题,发表在1946年夏的《三边报》上。同年9月,改为《王贵与李香香》在延安《解放日报》上连载,它一出现便赢得了解放区军民的普遍重视和喜爱,被誉为“新民主主义文艺运动对于封建的买办的文艺运动的胜利”。这首长诗传到国统区,也受到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普遍好评,茅盾誉为“是一个卓绝的创造,说它是民族形式的史诗也不过分”。
《王贵与李香香》见证的是陕北人对爱情的追求和心中的革命情怀。直到现在,在陕北地区,不知道《王贵与李香香》的人很少,这足以说明这部叙事性的长诗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力是多么深厚。
1966年,西安市文化局将这部手稿捐赠给延安革命纪念馆,作为一级文物展出。
(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五年级二班任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