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02日
制止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三次反共高潮
(1943年7月)
    ● 1943年7月12日,毛泽东为《解放日报》撰写的社论《质问国民党》,彻底揭露国民党顽固派投降反共的罪行
    ● 1943年7月9日,延安各界群众3万多人集会,抗议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活动,反对摩擦,保卫边区

  1943年前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展,为中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这种形势迫切要求中国内部加强团结,实现民主改革,巩固和扩大抗日力量,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但是,国民党统治集团仍然坚持一党专政和反民主、反人民的政策,力图削弱和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准备抢夺抗日战争胜利果实,以求在战后继续维持其独裁统治。
  1943年3月,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一书。这本书伪造和篡改中国历史,歌颂封建主义,鼓吹法西斯主义,公开提出反对共产主义又反对自由主义(即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主张,反对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民主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蒋介石诬蔑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为“新式军阀”,根据地为“变相割据”,暗示两年内一定要消灭共产党。国民党还大量出版其他反共、反民主书籍和刊物,大肆压制、扼杀进步文化。
  5月15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作出《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5月26日,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完全同意解散共产国际,同时指出,中国共产党曾经得到共产国际的许多帮助,但“很久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即已能够完全独立地根据自己民族的具体情况和特殊条件,决定自己的政治方针、政策和行动”。国民党顽固派利用共产国际解散时机,大肆制造反共舆论,叫嚷“马列主义已经破产”“共产主义不适用于中国”,要求“解散共产党”“取消陕甘宁边区”。6月18日,胡宗南根据蒋介石密令,在洛川召开反共军事会议,并把防范日军进犯河防的部队调到彬县、洛川一带,准备同原来包围陕甘宁边区的两个集团军一起,分九路“闪击”延安。7月上旬,国民党军队向陕甘宁边区的关中地区挑衅,第三次大规模反共军事一触即发。针对国民党顽固派大力制造反共舆论和进行武装挑衅的严重情况,中共中央决定立即发动宣传战进行政治反击,同时准备军事力量以粉碎其可能的大规模进攻。
  为了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在思想领域掀起的反共、反民主的逆流,7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刘少奇在会上指出,在宣传上应采取新的方针,不要怕蒋介石投降分裂,对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要进行批驳。会后,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评〈中国之命运〉》等一系列文章,揭露蒋介石集团利用封建主义文化糟粕来推行法西斯主义独裁统治;指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和人民谋利益,是消灭不了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可以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团结合作,这种合作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极为有利;呼吁一切爱国的国民党人,坚持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反对封建的法西斯主义,为建立民主的新中国而奋斗。中共中央南方局除在《新华日报》上组织文章驳斥法西斯主义外,还按照中央要求,把一些重要文章印成中、英文小册子,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中外人士中散发,产生了很大影响。
  为了制止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的军事进攻,1943年7月上旬,朱德总司令分别致电胡宗南和蒋介石等,严正抗议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挑衅活动,呼吁团结,要求制止内战。7月9日,延安军民3万余人举行大会,呼吁紧急动员起来,反对内战,保卫边区。7月12日,毛泽东为《解放日报》撰写了《质问国民党》的社论,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团结抗战,号召全国人民起来制止内战危机。接着,中国共产党又陆续发表了《国共两党抗战成绩的比较》《中国共产党抗击的全部伪军概况》《八路军、新四军抗战六年战果》《两年来国民党五十八个叛国将领概况》等文件。这些文件用铁的事实证明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已经成为坚持抗战的主力,同时又深刻地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团结抗战、危害国家的种种活动。当时,西安等地八路军办事处把国民党准备进攻陕甘宁边区的消息在外界广为宣传,各解放区军民纷纷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对内战、保卫边区的群众运动。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也作好了充分的军事部署,准备随时迎击国民党的军事进攻。7月4日,中共中央军委给八路军、新四军及边区驻守部队发出指示:胡宗南军队已完成进攻边区的准备,边区形势极为紧张,各地军队要严加注意。7月9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要求部队随时做好准备,严阵以待,迎战进犯之敌。
  这些得力的宣传和举措,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反响。外国记者纷纷向国民党宣传部长张道藩提出质问。美国和英国政府认为,如果这时中国发生反共内战,只会使日本得到好处;苏联明确表示反对。苏、美、英大使警告蒋介石不要发动内战。由于解放区军民强烈抗议和积极备战,全国人民和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对,举国上下形成广泛的抗议活动,迫使国民党顽固派停止了大规模的反共摩擦,蒋介石被迫命令胡宗南停止军事行动。(选自石和平主编的《图说延安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