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06日
黄陵: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黄陵县年产40万立方煤矸石制陶粒项目施工现场  
 
  本报讯(记者 刘小艳 实习记者 赵合欢)深秋季节,天气渐寒,黄陵县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氛围却更加浓厚,一批批特色鲜明的项目加紧建设,一个个立足长远的产业“拔地而起”。  
  “数字黄陵”一期项目是黄陵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之一,通过“数字黄陵”建设,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底座、构建优质普惠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数字治理能力、营造生态宜居环境、创建文化旅游名城、发展壮大数字经济,为黄陵县经济提质增效、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改善增添新动力,打造“治理有精度、决策有力度、产业有高度、服务有温度”的西部数字县域新模式。  
  黄陵县大数据公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贺帆介绍,黄陵县通过“引央企入黄”工程,与中国电子合作,成立合资企业中电黄陵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数字黄陵”项目的投资建设。2023年3月,“数字黄陵”一期项目完成招投标工作,投资1.26亿元,今年入库投资3800万元,建设基础底座类、便民服务类、综合政务服务类和产业经济服务类,共计四大类18个业务模块。  
  数字化治理是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最直观、最现实的体现。为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关于“四个经济”的安排部署、市委“一六四”工作布局,黄陵县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新机遇,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据价值化和治理数字化,提出“数字黄陵”的战略建设任务。  
  贺帆说:“按照‘数据打通、系统连通、平台贯通,一套探头一张网’的思路,我们整合了视频线路2700余条,连通了城管、公安、防汛、防火等各类业务系统98个,汇聚了31个部门的业务数据及各类数据6亿余条,发布了数据共享服务380项,使用数据服务达7万余次,解决全县业务数据找不到、不准确、用不上的问题,数据使用效能提升了35%以上,各类硬件设备、业务系统、视频线路的维护、研发费用相比分散式建设大幅降低,初步形成了安全、统一、集约的数字基础设施,为黄陵县数据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坐落在群山环抱、沮水河畔的陕北小城黄陵县,素以矿产资源丰富著称,储藏着27.3亿吨优质煤,年产原煤突破3000万吨。伴随着煤炭的大量生产,工业固废随即产生,而由此带来的工业废渣处置难题如何破解,一直是横亘在当地产业绿色协同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难关。  
  在黄陵年产40万立方煤矸石制陶粒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地进行施工作业,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进度。  
  据了解,这是全国首个煤矸石高值利用项目。项目规划投资6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年产40万立方的煤矸石制陶粒生产线、5万方粗砂生产线,二期建设50万平方陶粒装配式建筑板材、20万立方煤矸石制骨料,三期建设20万吨多固废活性粉、有机肥、分子筛及有价元素提取生产线,建成后年产值3亿元,上缴利税3000万元。  
  截至目前,项目累计投资1.48亿元,工程建设方面土建施工完成85%,机电安装完成20%,预计2024年4月项目进入联合试运转调试阶段,2024年6月正式投产,同时同步启动项目二期建设。  
  项目投产后,能够创造就业岗位180多个,不仅可以带动当地交通、餐饮业发展,其中产生的余热还可应用于烘干、养护、温室大棚、花卉苗木培植及周边冬季供暖等。在资源利用方面,消纳煤矸石约30万吨/年,减少堆放土地15亩/年,减少天然石灰石开采约18万吨/年,实现变“废”为“宝”;在节能减碳方面,按年产28.8万立方的超轻陶粒保温材料和天然气替代煤粉焙烧,两项共计年减排CO2约12504吨。  
  黄陵县县长李建雄说,今年以来,黄陵县按照省市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工作要求,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鲜明导向,深化“四张清单”管理,运用差异化考核“指挥棒”,“周解扣”“周解难”机制,人才资金项目招引奖励措施,营商环境正负面清单等,全力推动项目扩投资、添动力、促发展。全年共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108个,截至9月底在库项目99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