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规民约 ●村容全貌 ●村庄一角 ●“耕读传家”门匾 ●采摘枣油桃 记者 李江峰 乔建虎 白佳雨 杨亮 通讯员 苏乐
每一座独特古村落都是活着的文化遗产。
延长县雷赤镇尚罗村以“古”闻名,明末清初即已建立。尚罗人尚耕尚读、尚德尚孝、尚仁尚义、尚勤尚朴,经过600多年的岁月镌刻,穿越时光,与现代不期而遇。现如今的尚罗村,古村落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延续,焕发新生。
1大槐树的守候
走进尚罗村,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村子中央的那棵老槐树。村里老人说,这棵树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陕西省古树名木一级保护树木,村里人每逢婚丧嫁娶、新儿出生、考学及第等人生要事,都要围着这棵古槐树转上3圈,告知祈福。它是村里吉祥安宁的象征。
崔志宪是村上颇有威望的老人,对该村历史颇有研究。他告诉记者:“几百年来,老槐树是我们尚罗村的精神支柱,护佑着村上所有的生灵,凝聚着人心,是我们的根。”
据资料记载,尚罗村建于明末清初,地势如“小盆地”故称“水落”,因当地方言把“水”读作“树”,且“树”与“尚”读音相似,便演变成今天的“尚罗”。村子中,传承数百年的家族祠堂,依势而建的窑洞,石块垒筑的院墙,以及蜿蜒的石板路,硷畔上的槐树、角落里的石碾石磨,全都诉说着这个古村落的文化积淀与传承。
除了古槐树,尚罗村另外一个象征性的标志就是传承数百年的家族祠堂。祠堂代表族人们的团结与希望,每年的大年初一,原著崔、王两姓族人都会来到祠堂进行祭拜,无论子孙后代走到哪里,他们的根始终都在这里。
“祠堂,就好比祖宗在守望凝聚着我们的族人。逢年过节,我们在这里拜庙祭庙,祭祀祖先;重大事件,我们在这里召开家族会议,共商共议。这种传统文化,我们一代代继承下来,福泽绵延,代代相传。”村民王明琢说。
尚罗村人崇尚仁义之理、崇尚孝德文化,村子里随处可见“耕读传家”的牌匾和“二十四孝图”的壁画。村民们在保留祠堂、绣楼等历史文化遗产原有风貌的同时,还新建了观景台、办起了农家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品读古村落的新故事。
村民崔强忠的家,高墙大院、古朴厚重。“这排窑洞是我曾祖父手上建的,我父亲和我都是在这儿出生的,大约有130多年了。2008年,我把这里又修复了一下,因为这是老祖先留下的遗产。”崔强忠说。
而村民崔士林家在以前是个绣楼,始建于嘉庆六年,到现在已经260多年了,现在是村上的古文物,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在这里参观。
在崔志宪看来,村上能够有这么好的变化,主要是村上的底蕴深厚,历史悠久,大家都对“耕读传家”抱有最深的崇敬。“我们村的村风民风特别好,村上的人,一直以来的传统就是‘不比谁有钱,只比谁家有几个大学生’‘家里有钱光景好,不如供娃读书好’,现在村上大学生有120多个,最多的是一个家族出了9个大学生。”说到这里,崔志宪心里很是得意。
“我们对村上的古建筑、古文物都进行了抢救性修缮。”尚罗村党支部书记崔海波说,如今尚罗村已经走出“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子,力争把乡村旅游发展起来,“我们要得益于古村落资源的保护,努力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现在,行走在尚罗村宽阔整洁的道路,看着内容丰富的文化墙、干净敞亮的小院,以及村民围坐在老槐树下悠然地闲聊,一股乡愁在这里绵延,一种文化在这里伸展。
2枣油桃是个“香饽饽”
尚罗村除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外,最有名气的就是这里的产业发展得好。
这里气候适宜,光照充足,沿黄公路穿梭而过,这为尚罗村造就了得天独厚的农业发展优势。村上老人说,尚罗村一直以来就是雷赤镇的产业大村,自1992年开始发展苹果产业以来,村上富起来了一大批人,大家依靠苹果而富,依靠苹果而到盖房置产,苹果成了大家的幸福果、致富果。
近年来,因为霜冻、冰雹、干旱等各种自然灾害,尚罗村四五年苹果几乎没有收成,苹果产业成了大家的“伤心果”。
2020年,村“两委”班子决定要进行产业转型,调整结构。但是发展哪种产业,大家意见不统一,于是,村干部带领村民代表到山西中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考察,认为枣油桃适合尚罗村发展种植。
但是村民们怕新产业不成功会赔钱,大多数人都是持观望态度,产业推进很不顺利。
时任村党支部书记崔世民说,当时村民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那不顶事”“栽上就赔了”,有的抱着试试的态度说“试一下吧,不行了再说”“不行栽上2亩看看”。鉴于部分村民愿意尝试,村上于2020年4月从山西引进280亩枣油桃优质苗木,并外聘专家长期指导。现在,枣油桃长势良好、初具规模,今年全村枣油桃收益可达100万元。
种植户崔永飞说:“通过近两年的表现看,收入还是可以,枣油桃1亩地能卖1万多,比苹果还要强,对我们来说产业就算转型了,转好了。我计划再种上3亩,好好在枣油桃上发展。”
村民看着崔永飞靠卖枣油桃挣了钱,纷纷干了起来了,村上扩大了种植面积。
村民崔兵沉告诉记者,听说村上要发展枣油桃,自己也心动了,今年他把自家和租来的共7亩地,全种成了枣油桃,收入了3万多元。
“枣油桃一年栽、两年挂果、三年就可以达到丰产,丰产每亩能够达到2500公斤左右。而苹果是五年挂果、七八年丰产,相对而言,非常适合我们栽种。”崔兵沉说,“还有就是枣油桃投入少、来钱快、管理简单见利快,化肥只需要上有机肥就好了,我现在还有8亩空地,现在又种了4亩枣油桃,一步一步来,我准备明年再种上4亩枣油桃,我的信心很足。”
崔新科告诉记者说,他家已经种了3亩枣油桃,收入3万多元,现在还有6亩空地,明年准备全部种成枣油桃,大干一场。
目前,尚罗村280亩珍珠枣油桃已经进入盛果期,每亩收入在1.5万元左右,效益非常好。“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对接协调有关农业部门,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提升果农种植管理技术。同时,拓宽销售渠道,通过线上线下销售,让每一颗枣油桃都卖出好价钱。”崔海波说。
近年来,尚罗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鼓励引导农户进行枣油桃、北斗桃、花椒等特色种植,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走特色农业助力乡村发展的产业振兴路。
随着产业发展越来越多元化,村民发展信心越来越足,崔海波的心里又有了新的打算:“我们准备依托沿黄公路和尚罗古村落优势,加快农产品销售、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着力精心打造枣油桃和苹果示范园,借助网络售卖、直播推销等新型模式走出一条集赏花、观景、品果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之路,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手记
一个村庄的乡愁坚守
记者 乔建虎
行走在有着600年历史的尚罗村,感受着独具特色的民族风俗和地方文化,仿佛生出了古人的情怀。这里的房屋、院落、一草一木,不仅是物质层面保护的对象,也是当地村民心灵深处“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寄托。
尚罗村古树名木众多,以槐、柳为主,集聚于村子中央,树龄最老的一棵槐树,迄今已有800年,仍旧枝繁叶茂,树干需要5个人才能抱住。这棵古槐树,陪伴着一代代尚罗人长大、老去。村上立有家规家训,村里人每逢婚丧嫁娶、新儿出生、考学及第等人生要事,都要围着这棵古槐树转上3圈,告知祈福,薪火相传。
尚罗村主要以崔、王两姓为主,两家深谙良好家风、和睦相处之道,便以“耕读传家”教育后人。走在村上,你会看到村民家的门匾都刻着“耕读传家”“耕读人家”等字样,村道路两旁墙壁上,画着“二十四孝图”等,无一不是对前人理想的传承和感念。
尚罗村人对村上的历史异常熟稔,说起村上的历史和典故头头是道的。他们说,如果说古槐树是尚罗村的一个标志,那家族祠堂就是尚罗村的另一个象征。
家族祠堂传承数百年,祠堂代表族人们的团结与希望,每年的大年初一,两姓族人都会来到祠堂进行祭拜,无论子孙后代走到哪里,他们的根始终都在尚罗村。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传统古村落的600年积淀下,一代代尚罗人孝悌礼和、淳朴谦让、敦信务实,用心书写着古村落的厚重与端庄。
现在村上产业兴旺,村容整洁、民风淳朴,村民在这里生活,文化在这里升腾,我想,这大概就是这个村子的坚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