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13日
以“特”兴农 擦亮招牌
——安塞区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玉米丰收
    村民晾晒糜子
    汪成虎正在采摘苹果
    菜农采摘蔬菜
  通讯员 吴静
  行走在鼓乡安塞大地,一片片茂密的经济林起伏延绵,一座座现代化、标准化蔬菜大棚错落有致……田间地头到处是生机勃勃的现代农业发展景象。
  近年来,在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安塞区以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中心,以发展特色农业为方向,以推动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如今的安塞产业兴旺、景美人和,正绘就一幅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A 小苹果闯出大市场
  近年来,安塞区大力发展山地苹果产业,不仅将“安塞山地”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从政策、技术等多方面扶持果农经营苹果产业,让不少农民朋友尝到了苹果产业的甜头,迈上了一条致富之路。
  11月6日,安塞区招安镇新庄科村果农汪成虎正在自己的果库里把红彤彤的大苹果装箱。这是他在自家果园里劳作的第12个年头。
  近几年,汪成虎因为苹果种得好,获得了安塞区高素质农民产业标兵、延安苹果高质量发展致富标兵、安塞区劳动模范、安塞区山地苹果种植大户、安塞区示范户创业大户等荣誉称号。
  要说汪成虎种苹果,那得从2011年说起。
  汪成虎说:“我原来在城里干木工,一年下来很辛苦,挣的钱却只能勉强度日。”
  正巧当时安塞区上下大力支持农户发展林果产业。汪成虎当即决定回村发展,想方设法承包了同村40多亩土地,开始了他的苹果种植生涯。
  “刚开始,我把种果树这个事想得太简单了,好像树栽上就能等着秋天收苹果了。”汪成虎说。
  “最难的就是头三年。果树没有挂上果,家里没收入,开支却只增不少,两个娃娃念书要花钱,种果树还要投资……”汪成虎说,“那三年真是压得我有些喘不过气来,一度想着要不然放弃算了。”
  但是花那么大心思搞起来的产业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呢?汪成虎多次跑到山东、甘肃和陕西的白水、杨凌、洛川等地参观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然后回到自己的果园里摸索实践。有心不怕事不成,还真让汪成虎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果园管理新思路新方法——乔化树矮化管理法。
  “我也是经过好多次揣摩改进才找到这个好法子。”汪成虎说,乔化树矮化管理法最初的灵感来于一枝折了后重新长起来的枝条。“当时这根枝子折了,生长方向就朝下走了,但是那年这根枝上却结出了十多个又大又红的果子。”回忆当年,汪成虎的眼睛里闪着光,“这不就是因为这枝子和其他枝拉开距离了吗?”
  汪成虎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第二年,他在自家的乔化果园里采取了主干枝早拉枝、巧拉枝、强拉枝,像垂柳树一样管理乔化树。“当时村里的其他果农都说我把果树快拉死了。”面对质疑,汪成虎坚定地做了下去。
  果树管得好不好,苹果品质和产量是关键。经过不断尝试,2017年,汪成虎家的果园苹果质量和产量一下子窜到了全村甚至全镇、全区果农的前面,并且连续五年丰产。
  果园乔化树矮化管理法在全镇、全区推广开来,汪成虎摇身一变成了“汪老师”。到他家果园里学习的果农们一波接着一波,汪成虎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新技术倾囊相授。
  “这个法子管用大家才来学,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咋会藏着掖着?大家用这法子把果树种好了,把果园管理好了,产出更多好苹果,一起卖好果子、挣好钱、过好日子!”汪成虎还主动“一对一”帮助一些困难户管理果园。
  同村果农张塞红就是受益者之一。“在汪成虎‘一对一’的帮扶下,我家的苹果也由原来的果品差、产量低,变成了脆甜多水、连年丰产的‘抢手货’。”张塞红说,“我家种苹果沾了成虎大光了。”
  “今年,我的果园能产20万斤苹果,1斤能卖3.85元,收入最少都在60万元以上。”汪成虎说,和他长期合作的客商早就订了12万斤,剩余的苹果也被果商在果园里就地收购了。
  近年来,安塞区全力做好山地苹果高质量发展这篇文章,培养出百亩以上苹果种植大户83户,建成沿河湾镇、招安镇、高桥镇3个5万亩山地苹果大镇,发展起高桥南沟至魏塔、沿河湾黄柏梁至永丰窑、招安阳咀至库区梁、建华武家湾至贺家洼等11条苹果产业带,面积近8万亩,创建5个省级苹果标准化示范园,13个高质高效示范园、美丽果园、亩均效益冠军园,51个苹果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核心示范园,147个区级标准化示范园,标准化示范面积超过3万亩。建成冷藏(气)库5.3万吨,引进4.0智能选果线7条,开办苹果直销店13个、陕果集市104个,组建成70台总载重1760吨的大型冷链车队1个,建成交易市场2个,引导注册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56个,引导建成安塞区建华镇果醋果饮厂。
  今年,安塞区苹果产量30.2万吨,已经销售90%以上。苹果成了鼓乡人民的致富果、幸福果。
   B 小杂粮托起振兴梦
  11月9日,笔者在安塞区王家湾村民王大宝家中看到,沉甸甸的玉米棒被整齐地放好,让整洁的农家小院增添了一抹丰收的色彩。
  “我今年种了8亩玉米,收割了1万多斤,纯收入1.7万元,国家给我们每亩地还补贴一些钱,我已经很知足了。”正在剥玉米的农民王大宝笑着说。
  安塞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鲁新国说:“在全区各镇街积极组织社会化服务承接主体及农户有序收割下,目前玉米已经全面收获,确保粮食增产增收、保障粮食安全。”
  “前段时间天气好的时候,村干部们就找来大型玉米收获机帮助大家收割,机器收割就是快。”王大宝说。
  为确保秋收工作顺利开展,安塞区各乡镇全力做好农机具调度和信息服务,组织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全方位助力秋收。
  “秋收以来,我们提前部署,科学统筹好机械化采收,做好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对农机手加强培训和现场指导,确保秋粮丰收、农民增收。”鲁新国说。
  在安塞区坪桥镇,农户们把收回来的玉米全部倒入玉米笼里,等天气晴的时候,再把玉米拿出来晾晒,经过晾晒的玉米更好脱粒。“家里面喂养8只山羊和15只老公鸡,家里种的这些玉米足够喂鸡和羊了。”农户王萍说。
  不仅仅是玉米,糜子等秋粮作物今年也喜获丰收。
  走进安塞区坪桥镇王家湾界口村村民曹种珍家中,她正忙着整理打好的糜子。曹种珍告诉笔者,她家的30多亩地里种了麦子、玉米、谷子、糜子等杂粮,还种了一些红萝卜、黄萝卜、白萝卜、大葱等蔬菜,国庆假期,娃娃们回来帮忙把玉米收割后已经复种上菜籽,等到冬天的时候,大白菜就可以腌成酸菜,为一整个寒冷而漫长的冬天做准备。
  “今年是一个丰收年,雨水充足,庄家的收成都很好,这是一年里最高兴的事情了,今年的糜子早早就被预订出去了,已经来人收走了,就这些糜子收入了2万多元。”曹种珍说。
  站在自家玉米堆前,曹种珍双手拾起玉米棒,开心地说:“今年风调雨顺,又没有病虫害,玉米长得特别好。国家大力支持农民种粮,不仅给我们种子、肥料,派技术员定期到地里指导,还有不少种粮惠农补贴。农民种地的投入大大减少,收入大大增加,大家都对种粮越来越有信心。”
  前来帮忙的吴大爷感慨地说道:“近些年来,村民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村民家里面有了机器,玉米秸秆都直接打碎储存起来,有的给羊当饲料,也有一部分直接打碎在地里当肥料使用。以前,秸秆大多都在地里直接焚烧,乌烟瘴气的,对环境造成了影响,天冷了,比较干燥,还容易引发火灾。”
  据了解,为保障粮食安全,切实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户收入,坪桥镇积极落实各项种粮、惠农补贴政策,通过推广密植高产玉米栽培、适时早播、病虫害绿色防控、水肥一体化等方式,切实提高全镇粮食产量,并带动了农户增产增收。同时,自进入秋收季节以来,坪桥镇镇政府早谋划、早行动、早安排,通过强化技术指导服务、采取有效防灾减灾措施等方式,引导农民适时收割,确保颗粒归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确保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安塞区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坚持科技兴农、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高质量发展畜牧业的基础上,加大对籽粒玉米、青贮玉米等品种搭配种植,在稳产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全区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
  安塞区紧盯农业优先型、工业主导型发展定位,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底线,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稳步扩大种植规模,坚持把粮食稳产增收作为巩固拓
  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今年,安塞区共播种粮食面积25万余亩,粮食产量超过6.5万吨。
  C 蔬菜拓宽致富路
  11月8日,笔者走进安塞区沿河湾镇侯沟门村种植户杨洋家中。
  “今年大白菜长势得很好,一颗就有三四公斤重,一亩地能收三四吨大白菜,又是一个丰收年。”杨洋说,今年开春他早早地种了一茬地膜莲花白,卖了个好价钱,7月中旬莲花白收获后,就紧抓农时采用地膜覆盖滴灌技术,又种了10亩大白菜,他家旁边就是大棚蔬菜,本来大棚里就有滴灌技术,所以他认为复播白菜既省工、又省时,管理简单方便,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而且增加了收入,再加上有农业技术工作人员指导技术,让他对种植白菜更有信心。
  大白菜作为广大群众冬季菜品之一,以其粗纤维少、营养丰富、吃法多样而备受欢迎。杨洋家今年种的全是品种改良的大白菜,个大、口感好,净菜率高,营养丰富,采摘期长,便于储存。
  侯沟门村像杨洋家种白菜的农户有很多,今年的大白菜丰收了,村委会干部提前就想好了采取“地头+合作社”的直供销售模式,保证村民的白菜销路不愁。
  侯沟门村党支部书记闫二虎告诉记者,在夏收过后,乡政府通过开设“田间课堂+送技上门”等方式指导种植户和村民发展秋季蔬菜种植,并派出技术小分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村民加强秋冬季蔬菜田间管理。由于讲究科学种植,种出的白菜品质优、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周边蔬菜批发商、超市每年早早就都预订了,村里的白菜不仅不愁卖,还能卖个好价钱。
  近年来,侯沟门村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把全面做好秋季复播作为实现农业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积极探索收完夏季应季作物后,在原有土地上复播其他农作物,引导村民发展秋冬季蔬菜种植,将有限的土地资源重复利用,持续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巧打时间差,成功实现了一茬变两茬,茬茬都生金。
  侯沟门村驻村第一书记马计说:“下一步,我们将因地制宜、多措并举,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同时,在抓产业促发展上下功夫,帮助农户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经济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安塞全区累计发展设施蔬菜7.1万亩,蔬菜年产量31.5万吨,产值14.6亿元,被农业农村部选为全国设施农业连作障碍综合治理5个试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