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944年9月21日《解放日报》的报道
●张思德烧木炭 1944年2月,为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的号召,枣园机关生产委员会决定组织人员上山创造农场。由社会部干部宫韫书任队长,中央警备团战士张思德任副队长。组成有20余人的一支劳动大军去安塞县石峡峪山里办农场。张思德是烧炭能手,秋收后接受了烧炭任务。
张思德是四川仪陇人,1932年参加革命,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考验,负过伤,是一个忠实为人民利益服务的共产党员。当时他是中央警备团的战士。
1944年9月5日,是个阴雨天,为了抢时间赶季节多烧炭,队里决定再挖几口新炭窑,下雨天也不歇班地干。原来打好的一孔炭窑已有裂缝,大家不想再用这孔炭窑。张思德认为窑已打好,再把烟筒修好就可以用。他便带一位战士去挖烟筒,不料炭窑塌了。那位战士得救了,而等人找到张思德时,发现他盘腿坐在地上,一尺多长的镢头把子顶在他的胸部,已经停止了呼吸,年仅29岁。
毛泽东得知张思德牺牲的消息后很吃惊,悲痛地说:前方打仗死人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后方生产劳动死人就太不应该了!当即吩咐中央警备团团长吴烈,要做好善后工作。毛泽东强调:烈士遗体挖出后,要洗干净,换上新军装;做一口好棺材,装殓埋葬;开追悼会,我要讲话。
1944年9月8日下午两点钟,张思德烈士的追悼大会在延安枣园后沟西山脚下的操场上隆重举行,中央警备团的全体指战员、社会部及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等1000多人参加了追悼会。临时筑起的土台前挂着“追悼张思德同志大会”的横幅,土台中央挂着党旗。党旗下是张思德烈士的遗像,土台的周围摆满了各单位自制的花圈,毛泽东送的花圈放在中央,他亲笔题写的挽词是“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亲手将花圈献在烈士遗像前,默哀许久。警备团政治处主任张廷桢报告了张思德烈士的简历和牺牲经过后,毛泽东走上讲台。他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毛泽东的这篇演讲,虽然很短,但在讲演中阐述了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意义,提出了“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立党之本。(选自石和平主编的《图说延安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