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02日
让更多延安农民“慧”种地
马政
  过去靠经验“抡镢头”,现在看数据“点按钮”。如今,智慧科技改变了延安农业生产面貌,也改变了农民种植观念。农民扔下老镢头,玩起“新花样”,把乡村田野变成“智富”农场。如何更好地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进而助推乡村振兴,这就需要各级各部门进一步促进智慧农业发展,让更多的延安农民“慧”种地。
  智慧农业依托的是新型数字化技术,是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既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劳动强度,又能提高农业标准化、精细化和集约化水平。明明是比较前沿的农业技术,为何却有农民“不领情”?其中原因包括,一些地方在推广智慧农业的过程中,存在求大、求新、求洋等问题,导致设备和技术脱离当前生产实际,农民出现了不会用、用不起、用了效果不好等问题。
  要让更多的延安农民“慧”种地,就应进一步增强智慧农业技术的可行性。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要加快与智慧农业发展相关的基础性理论研究,通过技术创新拓展智慧农业发展的技术边界。要加大对农民生产技术的培训力度,让更多农民了解、认可、熟练掌握智慧农业的相关技术。要着力降低智慧农业技术应用成本,推动智慧农业从技术可行向经济可行发展。
  智慧农业本身就是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不能单纯地就技术谈技术,而忽视掉农业生产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各级各部门在智慧农业推广应用过程中,应牢记“好用”才是硬道理,应顺应农民意愿,贴合生产实际,将良种、良法、良机、良技等密切结合,形成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实际的智慧农业方案。只有这样,智慧农业才能落地开花,而不是简单地在田地里安装几台智能化设备,打造华而不实的“盆景”。
  我们必须看到,智慧农业是新生产力的代表,是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各级各部门应多措并举,积极为智慧农业推广创造条件,让智慧农业成为传统农业升级换代的加速器,让更多的延安农民“慧”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