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贺秋平 实习记者 强雨欣
人民群众在哪里,为人民服务的根就扎在哪里。成立50年来,春华秋实,寒来暑往,一代代宝塔消防人矢志不渝、接续奋斗,那抹温暖的“火焰蓝”始终闪耀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这群消防娃娃比儿女还要亲呀”
冬日的黄土高原,山峁间满是萧瑟。位于宝塔区柳林镇中庄村王世梓老人的家里,却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暖意融融。
入冬了,宝塔消防救援站张思德服务班的队员们又一次走进中庄村,探望心中一直牵挂的“亲人”。“娃娃们,天气冷,快进屋暖和暖和。”正在家门口晒太阳的王世梓老人一看见消防队员们,就热情地迎了上来。
翻菜地、搬柴火、清扫院落……了解了王世梓老人家中的近况和需求后,队员们熟练而又麻利地干起活来。“这群消防娃娃们真是实在,进门连口热水都没喝就开始干活,平时有事一个电话就到跟前,简直比儿女还要亲呀。”望着队员们忙碌的身影,王世梓老人感慨地说道。
王世梓老人今年79岁,和老伴生活在中庄村,儿女都在外奔波忙碌。202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宝塔消防救援站来到村里开展消防宣传活动时,遇到背着秸秆的王世梓老伴,于是帮忙将秸秆送回家中,也正是一次普通的举动,让他们与王世梓老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了解到两位年迈老人独居生活后,两年多来,隔三岔五,宝塔消防救援站张思德服务班的队员便会抽空来看望,干农活、做家务、送米面油,嘘寒问暖,无微不至,让两位老人深受感动。
“去年一天深夜,大雨倾盆,家里养的两头猪突然生病,无奈之下我急忙拨通消防员的电话,他们二话没说连夜驱车赶来,去兽医店买了药还抢着付了钱。多亏他们,经过治疗,猪渐渐好了起来。”王世梓老人满是感激,“这群消防员不是儿女,却胜似儿女呀。”
“这群好后生像张思德一样实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融进宝塔消防救援站每一名指战员血液里的优良传统。
“你们这群好后生,就像张思德一样实在。”2009年8月1日,宝塔消防救援站在八一敬老院开展优良传统教育时,张思德同志战友、原三五九旅老红军毛光荣感慨地说。革命前辈的赞誉和叮嘱,成了最好的鼓励和鞭策。
2009年,宝塔消防救援站组建了全国第一支以“张思德”命名,以党员骨干为成员的消防服务队,以“接力张思德精神、争当张思德传人”为队训,捐资助学、助老帮困、扶贫救灾、守卫旧址……处处都能看到“火焰蓝”的身影。14年来,宝塔消防救援站累计捐资助学21人,捐款捐物34万元,义务献血6万余毫升,为灾民送水5100余吨……
那些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为民小事,谱写着新时代为人民服务的壮美赞歌。
消防员王星星在一次共建活动上认识了两名听障儿童,他主动承担下帮助申请救助项目的事情。工作之余,了解孩子家庭情况,整理申请材料,反复沟通确认,经过一系列评审程序,最终帮助两名孩子免费植入人工耳蜗。“两个孩子完成康复训练回到延安后,用不熟练的语言对我说‘谢谢消防叔叔,我能听见了’,我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对于王星星来说,那句短短的话语,是这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
“我的成长求学之路,就是消防队一年一年供出来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2007年,辖区居民李某家中发生火灾,家中财产付之一炬,中队及时伸出援手,资助姐弟3人重返校园,直至完成大学学业。李某母亲动情地说:“感谢消防子弟兵,不仅救了我们的命,还帮助我们脱了贫,更改变了孩子的一生。”
2017年8月,一名女子因车辆肇事颅内充血,凝血功能严重受损,急需B型血小板救命。当得知血库告急的消息时,救援任务刚结束,消防员们便自发来到采集室,个个抢着进行血型匹配,最终赫耀威等3名消防员与伤者成功配型,指战员鲜红的血液融入了老区人民的血脉……
“那碗鸡蛋面至今温暖着我”
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宝塔山下,“火焰蓝”与老区人民的鱼水情深。
出生于1996年的苏一凡入队4年,参加灭火救援300余次,但有一碗鸡蛋面始终温暖着他。
冬季的凌晨,宝塔消防救援站辖区一处民房着火。接警后,苏一凡和队友们到场很快将火扑灭,但小库房里温度较高,周边堆满了杂物。为防止给房主造成更大损失,他和队友用了1个多小时将杂物搬运完,战斗服外面结了厚厚的冰,衣服里面却早已湿透。
正当两人坐下休息时,房主端来了一碗热腾腾的鸡蛋面。“娃娃们,快趁热吃,给你们添麻烦了。”吃了面,趁着房主收拾碗筷时,苏一凡悄悄放下钱,转身离开。“那是我至今为止吃过最香的面,每次想起心里都热乎乎的。”
他们,是从火光中走来的最美逆行者,也是扎根人民群众中的最可爱的人。“我们消防队伍既是赴汤蹈火、攻坚克难的战斗队,也是联系群众、竭诚为民的服务队。”宝塔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裴文博说,“长期以来,我们视人民为亲人,把驻地当故乡,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每一件为民实事。今后,我们也将继续弘扬延安精神,忠诚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张思德消防服务队这张名片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