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全为果农进行苹果种植技术指导 记者 高乐
编前语
人大代表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纽带,也是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延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重要生力军。当前,我市各级人大代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踊跃投身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在各自工作岗位和各条战线上乐于奉献,认真履职,用脚步丈量民情,以行动践行初心,积极引领人民群众与党同心、跟党奋斗,为新时代延安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人大代表力量。本报特推出“人大代表向党报告”专栏,聚焦忠诚为党分忧、忠实为民履职的人大代表,采撷原汁原味的“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故事,展现各级人大代表履职尽责、联系群众、服务大局的新担当新作为。
是陕北那广袤的大地,给了他敢闯敢干的气魄,像一头创新发展的“拓荒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是洛河那清澈的河水,哺育了他纯朴真挚的情感,像一头艰苦奋斗的“老黄牛”,扎根基层、与民共赢;是肩头那属于人大代表的沉甸甸责任,厚重了他心系民生的情怀,像一头为民服务的“孺子牛”,胸怀宽广、为民代言。他便是市人大代表、产业致富标兵胡全。
作为人大代表、共产党党员、产业致富带头人,多年来,胡全把全部精力和心血都倾注在发展苹果产业,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上,始终用一颗赤诚的心,甘做群众致富的铺路人,争做为民说话的代言人,用最实在的话语和最真切的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深刻诠释了一名人大代表和农村基层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脚下沾泥土,蹚出富民路
作为陕西苹果北扩基地示范县和优质苹果基地县,志丹县是山地有机苹果的最佳优生区之一。生于斯、长于斯的胡全自小就有着很深的苹果情结。
2014年,外出闯荡的胡全看到家乡苹果种植业迅速发展,了解到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毅然放弃了经营多年的事业,开启了返乡创业之路。自此,他与苹果结下了不解之缘。
同年秋天,胡全在义正镇枣林坡村流转土地370亩,投资260多万元,建成了该镇最大的苹果种植专业基地,年产值达100多万元,成为当地苹果种植的领头企业。
身为农民的儿子,胡全内心赤诚,做事务实。他把苹果种植基地的发展与周边农村经济发展有效结合在一起,于2016年1月成立了志丹县宏盛种养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的不断发展壮大,带动周边百姓就业增收,助力当地苹果产业发展。
在距离合作社不远的果库,数十名工人正忙着把红彤彤的苹果分拣、装箱、搬运,一派繁忙景象。义正镇碾河湾村村民王对霞就是其中的一员。
王对霞边忙活边说:“以前待在家里没事干,就带带孩子,到胡老板这里打工后,每天都有活干,工资一天一清,一年下来能挣个三四万元。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既能补贴家用,还不影响照顾娃娃,真好。”
由于老板信誉度高、从不拖欠工资,当地农民都争着来这里打工。而像王对霞一样在这里务工的人,平均每天至少有20人,旺季时可达到50人以上。2022年,仅劳务费一项,宏盛种养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支出了100万元左右。
说起务工人员最满意的“工资日结”制度,胡全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当时,一个婆姨给胡全打电话,说她家掌柜在内蒙古开车没打回来钱,娃娃下周上学没有生活费走不了。问胡全能不能来他果园里干3天,挣上3天的钱以解燃眉之急。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胡全,让他更加坚定了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决心。
除了带动周边群众就业,胡全还利用合作社的优势,为当地农户提供种子和农药的供应,以及种植技术指导、市场供求信息分享、农产品销售等服务,并承担了苹果产业农业科技示范户和新型职业农民现场观摩学习和实操训练任务,带动周边多家农户发展种植有机绿色苹果。村民李成发就是受益者之一。
“给我干活你永远是当伙计,要不要考虑自己当老板?不用怕,好好把自己的果园管上,有技术不懂的或是销售问题来找我。”在果园干活的李成发没想到,老板胡全这么支持他们这些打工人自己创业。今年,在胡全的帮助下,李成发承包了近50亩果园。“胡总特别热心、仗义,在人工、物资、技术、销售渠道等各方面不遗余力地帮助我。今年果园收成不错,挣了将近6万元。”李成发高兴地说。
要想销量高,质量要抓牢。2017年年底,胡全申请了绿色食品及商标注册。在苹果种植基地采用标准化种植、科学管理,选用优质抗病品种,使用有机肥料和高效低毒的无公害农药,产品品质优、口味好,深受全国各地果商及消费者欢迎。
来自哈尔滨的苹果收购商陈龙前些年辗转于延安周边各县城的多个苹果产区,最终在志丹县安定下来,和胡全展开深度合作。陈龙告诉记者:“胡总家的苹果口感、品相、硬度都相当好,人更好。胡总为人实在、仗义,也愿意帮助周围的农民,和他合作心里踏实。”
为进一步拓宽苹果销售渠道,提升志丹苹果知名度,胡全把目光瞄向了国外。2022年,他联系到果商陈龙、于亮,通过挂靠的方式,成功让4000吨苹果走出了国门。同年年底,他们注册成立了陕西龙康广贸易有限公司,获得了出口“通行证”,实现苹果从产地直接登上国际舞台,为当地果农闯出了外销新渠道。今年,预计出口苹果2000吨左右,约产生经济效益160万至200万元人民币,力争通过外贸出口牵引带动全县苹果产业提质增效。
多年来,胡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基层党员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发展产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先后被志丹县评为返乡创业先进、优秀农业科技应用示范户,被延安市农业局评为产业致富标兵;宏盛种养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心中有百姓,履职有力量
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直接影响苹果当年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每年都会给果农造成极大的损失。
志丹县果业种植大户安光荣的380多亩果园处于低洼地带,极易受冻害影响,导致连续几年果个偏小,达不到商品果的要求。大量苹果滞销,可愁坏了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胡全得知情况后,帮他解决了销路问题,将20吨左右的滞销苹果全部卖出,令他感激不已。
“搞好苹果的防灾减灾,对果农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如果把春季的霜冻预防搞好,夏季的冰雹防好,稳产增收就有保障了。”作为果业种植大户的胡全,对陕北区域气候十分了解,对果树管理也有着丰富的经验,深知防灾减灾的重要性。基于此,今年3月,胡全在我市“两会”上提出了《关于加大苹果产业防灾减灾支持力度,助推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该议案提出后,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由市农业农村局具体办理。6月30日,市农业农村局在答复函中表示,该议案对推动全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助力果农增收意义重大。多年来,市委、市政府持之以恒支持苹果产业发展,果园防雹网建设连续两年被列入民生工程。今年,全市新建果园防雹网3.6万亩,防雹网总面积达到45万亩,冰雹带上的69.6万亩果园防雹网覆盖率达47.8%。其中,冰雹高发区有果园37万亩,防雹网覆盖率达到85.7%,防雹能力显著提升。
“人大代表是个光荣的称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当选为人大代表,我感到更多的是压力,不把事干好、成绩干出来,就觉得对不起这个崇高的荣誉。”胡全平时并不善言辞,但在表达他对人大代表的理解时,发自肺腑的一番话令人难忘而动容。
爱心捐赠暖人心,热血滋润桃李香。2022年11月21日,志丹县教科体系统收到了一份甜蜜蜜、沉甸甸的、饱含关心的礼物——来自人大代表、当地苹果产业大户胡全捐赠的1000箱苹果。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胡全在发展产业、建言献策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用爱心践行社会责任,行善举彰显担当本色。
关于未来发展,胡全信心满怀,他表示:“今后将继续肩负行业使命,在生产投入、人才培养、品种优化、进出口贸易等方面下功夫,促进苹果产业提质增效,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同时,认真学习《代表法》《选举法》等法律法规,积极参加人大组织的调研、视察等活动,提高自身的履职能力,当好群众‘代言人’,办好群众关心事,在为民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待、期盼、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