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6日
勇立潮头写华章
——改革开放四十五周年延安高质量发展综述
  记者乔建虎
  冬日时节,金色的阳光洒满陕北大地,圣地延安硕果累累,家家户户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党的十八大以来,承载着老区226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延安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坚持以高质量项目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实业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大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延安的发展锚定了新方位,注入了“新血液”,取得了新成果。
  风雨沧桑,大道无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指引,高质量发展意识越发深入人心,产业转型升级道路越走越宽广,一幅色彩斑斓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正在圣地延安的山梁沟峁间徐徐铺开。
   能源产业转型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延安依靠石油工业的发展,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石油工业的大发展,延安经济“一油独大”的局面也越来越严重,“油主沉浮”的单一产业格局将延安经济与震荡不断的油价捆绑,难以喘息。
  据延安市发改委统计,石油占全市GDP比重从2002年后就一直在50%以上,最高时达到67.17%。石油行业提供的收入占地方财政的70%左右,属于典型的“油财政”。
  “必须要改变产业结构,实现彻底的转型升级,这是唯一出路。”面对现状,延安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
  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优煤、稳油、增气、兴电、促转型”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引进先进技术,重金投入高端能化项目建成了油田伴生气、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等一批重大能源转化项目,生产化工产品40多种,产能超500万吨,能化产业实现了由初级加工向产业链中高端的跨越……延安产业项目焕然一新。
  走进延长石油伴生气项目聚丙烯树脂包装车间,被称为“工业大米”的聚丙烯颗粒从料仓管道流出,经过自动化包装生产线封装后搬运装车,运往全国各地。
  穿梭在子长市羊马河煤矿,刚刚开采出来的煤炭样本,第一时间被送到了检测中心进行脱水等一系列检测。羊马河煤矿生产运行2年以来,进行了大小技术改造2000余次,为煤矿提产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
  如今,随着一批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较好的重大转化项目建成投产,延安逐步探索形成了原煤—甲醇—烯烃(芳烃)—合成材料—精细化学品等循环产业链,初级能源主宰城市命运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渐成为历史。
  同时,我市紧紧抓住用好新能源发展机遇期,坚持以资源换产业,强化风光资源和配套产业的全市统筹,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推进新能源产业科学布局。
  目前,我市新兴产业以朝气蓬勃的姿态,蓄积起锐不可当的转型之势,逐步成为引领产业向高端化、规模化发展的亮丽名片。
  高起点开局,高质量推进。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下一站的延安,更值得期待。
  苹果产业提档升级
  面积331.7万亩、产量455万吨,产量和面积均居陕西省第一位、全国的十分之一,延安苹果和洛川苹果品牌价值高居全国水果类前三。
  这是革命圣地延安今年苹果种植和丰收的数据,也蕴含着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密码。
  作为全国集中连片规模最大、气候条件最好的苹果优势产区之一,近十年来,延安持续发展苹果产业,狠抓品种、管理、营销,从“求数量”到“拼质量”,从“论斤卖”到“论个买”,从“销全球”到“上太空”,延安苹果从中国革命老区出发,走到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走上了太空。
  苹果树,是延安百姓名副其实的“摇钱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苹果已成为陕北“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
  在宝塔区桥沟街道烟洞沟村果农马文昌的家庭农场里,矮化密植的新式果园整齐排列,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贯穿其中,开阔的行距为机械化作业留足空间,防草布代替了除草剂,杀虫灯取代了杀虫剂,防雹网成为阻击冰雹灾害的利器……延安苹果种植成了“科技范儿”。
  “品种新、种法新、管理新,农业新科技不仅使产量比‘老把式’翻了一番,还让苹果品质大幅提升。”马文昌说,“这一切,都是‘卜财神’卜晓愚教给我们的。”
  作为宝塔区果业技术专家的卜晓愚,常年泡在果园里,时刻想着“要为群众服务,得先把群众的事情办好。”为此,他没少在苹果上下功夫。
  功夫不负有心人,卜晓愚探索出的“3233”乔化密植高效栽培技术(种苗选择“三”要求:根系壮、干性强、萌芽高;“二水”防旱:地布集雨水、PVC管节水灌溉;有机肥、水溶肥、绿肥“三肥”匹配;开基角后早拉枝、强拉枝、多留枝的“三枝”管理),备受果农推崇。
  近年来,洛川县不断推进种植技术革新,通过科技创新研发收集了4000份苹果种质基因和全世界600个优质苹果新优品种。建成的14.6万亩矮化密植园,亩产预估能达到8000斤左右,这些高产高效园的建设,让洛川苹果实现了标准化生产。
  在洛川县“王掌柜农业”公司,全自动分拣线如照CT一般,快速为每个苹果拍摄24张照片,依据外观、糖度、硬度等指标进行精准分拣,客户可实现个性化定制。
  …………
  “延安的苹果产业通过多种科技手段,从‘种得多’到‘种得好’,加速走上了农业现代化之路。”延安市果业局局长路树国说,“小小苹果,已经成为挑起新时代幸福生活的‘金扁担’。”
  现如今,延安正在全力建设全国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到2025年,全市苹果种植面积稳定在330万亩左右,产量达到470万吨以上,鲜果产值和全产业链产值分别达到280亿元、600亿元,优果率达到85%。
  延安的苹果产业现代化将会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稳、越来越高端!
  民生保障温暖人心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12月份,是延安市宝塔区宝塔山街道印子沟山体沟道居民区的喜庆日子,当地政府确定在这个月给居民通天然气,村民们翘首以盼。
  1号院居民李海军一家人在收拾房屋,等着工人上门安装燃气壁挂炉。
  “现在给我们路修好了,污水能排出去了,以后不用烧煤炭,用燃气取暖,再也不怕寒冷刺骨的冬天了,日子真是越过越舒坦!”李海军说。
  宝塔区是延安市的中心城区,山体沟道分布广、数量多。受自然条件影响,住在沟道的居民吃水难、行路难、如厕难,安全隐患多。
  近年来,延安市委、市政府把民生领域的“关键小事”,作为党委、政府施政的“头等大事”。为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延安市将中心城市山体沟道人居环境综合治理确定为重大民生工程。该工程被列为省级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实施32条山体沟道的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惠及居民14.2万人。
  2022年7月,市场沟山体沟道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启动,工作人员对安全隐患地质点进行排查,对危房危窑进行征迁改造,全力解决群众住房安全问题,并配套路灯、广场等基础设施。
  目前,宝塔区完成道路治理14.6万平方米、管网铺设15.1万米、屋顶改造28万平方米、绿化4.3万平方米,新建便民活动广场33个、公厕85座,安装路灯3269套。
  现如今,走进宝塔山街道印子沟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的道路、整洁舒适的院落、高高耸立的路灯、新建的水冲式卫生公厕、形式各样的文娱设施广场……优美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印子沟村民说:“我们的日子不比城里差!”
  从印子沟村的变化就可以看到延安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至今,延安的经济总量从3.44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231.9亿元。1985年到2022年,延安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19元增长到40938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3元增长到15237元。
  昔日的破窑洞,变成了今日的摩天高楼。曾经村落间交通闭塞、道路不畅,举着手机爬到半山腰才能找到信号的日子一去不返。如今的延安,立体交通四通八达,随时随地畅享5G。党支部引领、企业带动、合作经营、群众参与,扎实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成为了常态。
  2019年,延安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延川、延长、宜川3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69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7.62万户20.52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退出,老区人民开启了小康路上新生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延安坚持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摆在首位,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兜住民生底线,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好日子。
  从“有活干”到“干好活”,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有房住”到“住好房”,从“有水吃”到“吃好水”,就医越来越方便,出行越来越快捷,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社会治安越来越安全……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这片厚重的黄土地,见证了圣地人民告别绝对贫困,见证了山川变绿,见证了产业兴盛。现如今的延安,已如贺敬之在《回延安》里所赞颂的那句——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