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05日
令人陶醉的考古课
延安市实验中学初一(19)班霍子懿
  上周星期四下午,我们全年级400多位学生参加了“考古好玩”历史类活动,活动持续了将近两小时,真是让我难忘!
  我们在奥运馆参加活动。老师上去讲得滔滔不绝,我听得也时而清楚时而迷糊。“考古可不是传说中神秘的盗墓,而是一门学问。”老师对我们说,“关于考古我们会观察其土质,颜色越深距今时代越远。而且土层也会有明显分化。如果想判断两个朝代很相似的器物就用这个办法。”老师说着,为我们展示了几组图片,那上面土的颜色层次分明,最上面的土与最下面的距离有几十厘米。“其实考古发掘出的文物就是古人的垃圾坑,因此在发掘时我们会将现场分为一大块一大块。也没有那么多金银珠宝,更多的是陶器。”老师又说道。“看来考古专家就是‘拾荒者’嘛!”我心里想着。
  接着,另一个老师为我们介绍了4500年前的延安芦山峁遗址。它被称为“2018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是较具代表性的早期国家遗址。里面出土了许多精美的石器、玉器等。据说遗址中还建有宫室用来祭祀或居住。芦山峁遗址建在一大块平山之上,而那些平山正是由当时的人们平推出来的。那需要多大精力啊!
  重头戏“考古”开始了。老师选择了一些同学上台共同参与模拟“考古”,很遗憾我没有被选中。上去的同学大都既紧张又兴奋,站在那儿好似一块木头。老师对同学们说:“这种手铲是考古发掘中最常用的。我们会将它的一侧竖起拉土,拉来的土再用铲子铲走。当出现文物时就用刷子慢慢刷出来,保证文物不被损坏。”老师说完,上面的同学就开始按老师讲解的步骤操作,一点一点地挖土,我们也没闲着,在老师教完上面的同学后,就开始对我们进行提问。“历史上五胡乱华是哪五胡?”老师先问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女生结结巴巴地说:“匈奴……氏……羯……”还好对了,老师奖励给她一个小礼物。老师又问了几个问题,“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另一个名字叫什么?”“官渡之战获胜者是谁?”“后母戊鼎!”“曹操!”回答的声音络绎不绝。眼见提出的问题被全部答出,老师出了一个更难的问题:“古代钱币为什么要制成圆形方孔?”同学们先是一阵死寂,然后又大声喧闹起来。有说方便携带的,有说容易铸造的,还有说为映证天圆地方的……总之喧哗了好久都没有人喊出正解,这时,老师公布了答案:“古时人们铸下的币不一定圆,等干了后用方木穿孔而过便可磨制。”有同学便问:“那为什么不造成圆形或三角形的孔?”“铸成圆形钱就会滚起来啊,而铸成三角形又容易磕坏。”全场同学豁然开朗。
  快看!台上的“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片陶器。老师对我们说:“这是灰陶,表面还有纹理,它制成的陶罐可以用来储藏食品,但不能装水,会渗出来。”
  最后,三位老师共同出演了一场情景剧,讲述了一位农人在田里挖出一块玉器,经别人劝导上交国家的故事。我不只惊叹于老师们让人捧腹大笑的演技,我更惊叹那块出土距今4500多年的精美玉器。它对称,纹理复杂,很难让人相信那是出古人之手。
  活动结束后,我们离开了会场,这次活动真令我陶醉!
  (指导老师邹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