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06日
村美民富百业兴
——2023年延安市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记者 刘小艳
  农业产业生机勃发、村居环境优美宜居、农民脸上喜笑颜开……冬日,银装素裹,延安大地处处都能看到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
  过去一年,我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主线,狠抓责任、政策、工作落实,全市脱贫攻坚成果高质量巩固拓展,乡村全面振兴稳步推进。
  坚决守住脱贫成果
  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在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的路上,延安初心不改、方向不变、力度不减、脚步不停。
  2023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巩固衔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12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学习研究、部署推进相关工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30余次深入基层一线督导调研。市巩固衔接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周例会、月通报、季调度等7项工作推进机制和“局长电话暗访专线”抽查机制,建立了常态化巩固衔接督帮工作机制,高效推动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保持政策稳定,“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有力。严格落实“七长”责任制,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为347名残疾儿童送教上门,资助脱贫户、监测户贫困家庭学生2.72万人次,发放资助金0.16亿元,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无一人失学辍学。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和“一站式”服务,强化慢性病签约服务,脱贫人口、监测对象100%参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80%以上。定期开展农村房屋安全排查,危房改造84户,住房安全隐患动态“清零”。在春、秋两季开展饮水安全“敲门入户”大排查,新建供水工程113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
  ——动态监测帮扶,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严格落实“2531”工作机制,按“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要求,扎实开展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集中排查工作,对监测的“三类户”2754户7486人,落实帮扶责任人和措施,户均帮扶措施达到3.6个以上,累计风险消除1528户4157人,风险消除率55.5%,实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坚决杜绝体外循环。充分发挥防返贫工作专班作用,实行周调度工作制度,积极应对暴雨等极端天气可能对农民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2023年全市受灾涉及30个镇街152个行政村,累计受灾群众10635户37458人,涉及脱贫人口1050户2870人,监测对象36户78人,已全部落实帮扶措施,其中,因灾产生住房安全隐患住户31户已全部加固维修。全市未出现一例返贫致贫情况。
  一组组有力数据令人振奋,一幅幅生动画面催人奋进。如今,走在延安的乡村田野,幸福甜蜜的笑容,绽放在每一个人脸上。
   让群众端稳“金饭碗”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就业帮扶是关键举措。
  过去一年,我市坚持把产业帮扶、就业帮扶作为脱贫群众增收的“牛鼻子”,预计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7450元,同比增长17.5%。
  ——产业上,做好“土特产”文章,市级衔接资金80%以上用于产业发展,投放小额信贷4317户1.63亿元,发放互助资金1.4万户2.05亿元,狠抓苹果、畜牧、设施农业、小杂粮4条产业链建设,健全联农带农机制,176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11.74万农户,555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16.18万农户,实现有劳动力脱贫户产业帮扶全覆盖。
  ——就业上,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活动,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和防返贫监测对象17658人,250家社区工厂、就业帮扶基地吸纳脱贫劳动力2988人,外出务工5.82万人、完成省上下达任务的107.18%。
  隆冬时节,在安塞区化子坪镇河西沟村漩水湾大棚种植基地,一座座新型日光温室大棚内暖意融融,一行行草莓秧蔓绿意盎然,整个大棚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村上建成大棚基地后,我们一家人就商量好要种草莓,发展产业。”大棚草莓种植户杨光胜在2023年一下子种了3座大棚草莓。他说,这些年,自己身边越来越多人靠着种大棚发家致富,年收入非常可观,给家里买了房,还有多余的收入能给家人买保险,他就想着依靠发展大棚产业致富。
  “我的1座大棚草莓上个月已经‘抢鲜’上市了,还有一部分草莓,也早早就被安塞城区的水果店预定。”对于第一年种大棚草莓就能取得成功,杨光胜特别高兴。
  近年来,化子坪镇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下功夫在“大棚经济”上做文章,大力培育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镇累计建成大棚种植基地20个,大棚1032座,主要以反季节蔬菜、草莓、西瓜、小瓜、葡萄等特色种植为主,每棚每年产值达8万多元。
  产业花开百姓富,美丽乡村处处景。当下,在延安,一条围绕乡村振兴加速上行的“幸福曲线”越发清晰。
   和美乡村入画来
  乡村全面振兴,最直观的变化在哪里?
  走进黄龙县圪台乡,农家小院幽静雅致,庭院窗明几净,一条条沥青道路直通村民家门口,广场上群众笑声连连。
  “以前村上的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现在新修了道路,粉刷了墙面,公共厕所等配套都有了,我们跟住在城市里没有区别,生活得很舒服。”圪台村村民史卫平感慨地说。
  近年来,圪台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对辖区内的杂草、垃圾等进行清理,有效解决农村脏乱差、家禽散养等顽疾。该乡建立垃圾收集池4个、集中填埋场1个、污水处理厂1个,设保洁员50个。2023年开展环境卫生现场评比5次,表彰“最美村组”8个、“最美保洁员”10人、“最美庭院”26户。
  赵家岸村地处延安城郊,村域面积1.73平方公里,优质川地417亩,温室大棚80座、拱棚36座,休闲垂钓园4座、特色农家乐4家,驻村企业3家。农户144户397人,脱贫户10户15人。2022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万元。先后被授予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赵家岸村按照农文旅助推一二三产融合的工作思路,对标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创建标准,确定了“党建引领、文旅支撑、产业联动、强村富民”的工作思路,围绕“盘活闲置资源、壮大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实现群众共富”发展路径,多措并举实现群众增收共富。
  让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2023年,我市全面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步伐,乡村建设有序推进。
  ——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启动297个村庄规划编制,已达到评审条件283个。启动实施乡村建设项目620个,总投资22.5亿元。全市1797个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30户以上自然村组硬化路通畅率90.48%,超额完成省定90%的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农村清洁取暖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改造1.75万户。新建5G基站756个,累计建成5G基站5404个(数字乡村累计建成5G基站2074个)覆盖1667个行政村,行政村覆盖率90%,乡镇以上行政区、县级以上产业园区覆盖率达100%。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有效改善。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1.6万座,累计改建卫生厕所20.2万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4%。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1.4%,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行政村和自然村比例均达到90%。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美化提升村容村貌,累计创建示范样板村300个、重点达标村1300个,全市创评“五美庭院”示范村10个,“五美庭院”示范户100户。
  老百姓的向往,就是我们担当作为的奋斗方向。
  2023年,我市坚持选优培强,驻村帮扶干部工作能力全面提高。做好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到期轮换和选派工作,向950个“五类重点村”和45个其他村选派第一书记995名、驻村工作队845支、驻村工作队员1745名。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乡村振兴干部培训,全市乡村振兴系统干部累计培训398场次42726人次。
  乡村振兴,时不我待。如今,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处处朝气蓬勃、风景正好,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延安大地的广袤沃野上波澜壮阔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