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12日
延安鲁艺:长歌更有后来人
张铁 龚仕建 马盛楠 王丽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展厅,一首首贴在墙上的歌词,将人们的思绪再次拉回那段永不遗忘的岁月,参观的人们情不自禁合唱起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
  86年前,在抗战救亡的时代大背景下,鲁迅艺术学院诞生(以下简称鲁艺),成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文艺人才,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众多经典文艺作品,汇聚起四万万中国人众志成城的精神力量。
  86年来,鲁艺精神传承发展,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放歌。
  丹心作弦骨作笛
  吹角声声山河气
  站在东山顶上鸟瞰延安鲁艺文化园区,鲁艺教堂高耸入云,延安文艺纪念馆宏伟典雅,东山革命文艺家馆群错落宁静。
  如果时间的指针倒回1938年,延安。彼时,风雨飘摇,黄河怒吼,抗战形势紧迫。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所革命艺术学院,鲁艺在抗日烽火中成立。仅在延安办学7年就培养学生近700人。课堂设在狭小的窑洞,教员仅有50余人。
  星火燎放艺原,吹角声声里,赤心付箫剑。
  就是在这里,20岁的贺敬之写出了《南泥湾》《翻身道情》;30出头的冼星海谱写了《军民进行曲》《黄河大合唱》;一群平均年龄约25岁的年轻人,写下了歌剧《白毛女》;还有一张张反映人民生活与斗争的年画、连环画、木刻,至今光芒熠熠。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鲁艺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远大理想、丰富斗争经验和精湛技艺的文艺工作者,更在革命斗争实践中铸就了“爱国为民、团结奋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思想内核。
  抗战胜利后,根据中共中央战略部署,鲁艺师生组成文艺工作团陆续奔赴东北、华北、华南等主要根据地和解放区。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来自延安以鲁艺为主的解放区文艺工作者与国统区文艺工作者胜利会师。“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在延安文艺纪念馆广场上,20余条射线围绕着鲁艺这颗文艺“红五星”延伸。
  在新中国文艺发展的道路上,从鲁艺走出的艺术大师、文化巨匠、文化单位组织领导者等分布在九州大地,陆续建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文学艺术院校、剧院等传承机构,构建起新中国文艺建设发展的脊梁。
  鼓角争鸣声已去
  初心不忘曲不息
  文艺为了谁?又怎么为?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坚定了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小鲁艺”走向广阔天地的“大鲁艺”。
  “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爬到延安城”,一手拿枪一手拿笔死而无悔的报国之心,帮助老乡抢救庄稼的为民情怀……《白毛女》《南泥湾》《地道战》等经典,获得了军民同心、革命战士决心、革命队伍凝心、人民群众欢心的彪炳史册的辉煌战果。
  到群众中去!
  在如今的延安,文艺人才辈出,文艺工作者深入贯彻落实“10·15”讲话精神,积极弘扬鲁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精品力作,充分讴歌时代、讴歌生活、讴歌人民。
  11个延安市属文艺家协会有国家级会员187人、省级会员1085人、市级会员3521人。
  他们走进农村、社区、军营、学校、厂矿、机关等送艺术送欢乐送慰问,直接服务基层群众2万多人次,深受老百姓喜爱;陕北民歌系列微电影《东方红》《兰花花》等荣获36项国际国内电影奖;推出了《百年畅想》《守望》《情系陕北》等大批原创优秀音乐作品。
  “近年来,我们还深挖内涵,拓展文化传播,推出《新中国文艺从这里走来》等一批主题鲜明的专题展览推向全国各地;立足央视主媒,三年来推出十几档专题系列节目,央视《开讲啦!》《人民的文艺》《延安记忆》《延安印迹》等专题片和系列短视频,用艺术视角阐释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延安鲁艺文化中心工作人员说。
  古琴七弦通心意
  长歌更有后来人
  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1周年的日子里,在延安大剧院,当舞蹈诗剧《杨家岭的春天》大幕开启,宝塔屹立的“延安风景”映入眼帘。台上,版画串联着动人的剧情,舞姿让历史光影摇曳铺展,台下,不少观众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观众李同学说道:“我是在延安上学的学生,杨家岭的故事我之前有了解,《杨家岭的春天》通过舞蹈的形式把历史进行串联,非常感染我们青年的一代。”
  以歌铸魂,以舞强魄。鲁艺的“人”“物”“事”“史”,在时光中淬炼的精神品格,正是开展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动的教科书和资料库。
  近年来,立足这一精神“富矿”,鲁艺深耕打造文艺经典党课、系列专题课,开展革命文物资政育人教育培训工作:
  策划“走出鲁艺,传播鲁艺声音”宣传活动。先后走进西安市直机关、西安翻译学院、西安石油大学、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汉中市、安康市政府等机关学校16次;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打造精品思政课程,推出《南泥湾情景教学》《刻刀与战火》等八堂小学思政课,并制作成线上课程。
  同时,依托资政育人和文化惠民阵地,组建师资队伍,突出“专精特优”特色,打造文艺党课,推出实践体验课程。在全市10多所小学成立了鲁艺小小宣讲团。
  “挖掘好、传承好、弘扬好延安珍贵的文化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鲁艺传承人的使命和担当。我们要弘扬延安精神,传承鲁艺薪火,为推动新时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延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宏兰说。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慷慨激昂的旋律再次响起,金戈铁马已远去,人民文艺的光芒却永不黯淡。今天,我们再谈起鲁艺,致力在更宏大的时代叙事里,长歌不歇。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