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小艳 通讯员 徐志全)“一亩地的玉米秸秆能收12捆左右,每捆能卖到13元。这样算下来,一亩地就又能增收150元左右。”说起捆收秸秆的好处,吴起县周湾镇王树湾村村民窦治元高兴地说。
时令已过大雪,陕北大地的秋收工作早已完毕,但吴起县周湾镇王树湾村的田野里却仍不清闲。农机操作员正驾驶着秸秆打捆机在农田穿梭,一排排整齐的玉米秸秆瞬间被“吸走”,粉碎、除尘、压实、打捆,变成一捆捆方正的草墩子。
记者了解到,在周湾镇不仅有王树湾村,在小口则、牧兴庄等多个涧地村的田间地头都随处可见秸秆打捆机穿梭。村民们麻利地将打好捆的秸秆搬到田垄边堆放整齐,这些秸秆将被运送到附近的养殖场用作饲料。
“用秸秆混合精饲料喂牛,牛比较爱吃,还不容易压沫,用秸秆喂牛,牛长得非常快。”来到小口则村,养殖大户高玉强正忙着为家里的肉牛存储饲料。近年来,每年秋收后,他就早早开始到周边村组收购玉米秸秆,然后打包存放,不仅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而且秸秆通过草食家畜过腹还田,改善土壤肥力,一举多得。
周湾镇副镇长袁骁表示:“我们坚持把农作物秸秆饲料化作为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鼓励引导广大群众通过秸秆打捆回收提高秸秆利用率,既能美化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又能给老百姓和养殖户增加收入、节约开支,还能减轻政府治理秸秆焚烧的管理成本。”
近年来,周湾镇依托涧地资源优势,推广种植万亩密植玉米种植带,充分发挥广袤涧地和农业机械化优势,大力推广秸秆打捆离田综合利用,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条,让秸秆摇身一变成为养殖户青睐的重要饲料,真正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