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18日
新农人变身“兴农人”
——子长市杨家园则镇杨二村“棚二代”发展大棚产业小记
吴杰杰在小瓜棚打掐

  记者 叶四青 通讯员 张龙 杜程政
  “这两天我要赶紧给西瓜上网、给甜瓜打掐,不敢把时间耽误了。”眼下虽然是寒冬时节,但在子长市杨家园则镇杨二村的温室大棚里,却是暖意融融,充满生机。1月14日下午,杨二村39岁的种植户吴杰杰正忙着给一个个还未成熟的西瓜套网。一个月后,他的西瓜将在春节期间上市,自己这段时间的辛劳奔波将会有丰硕的回报。想到这里,吴杰杰满脸喜悦。
  让自己的孩子跳出“农门”走向城市谋出路,一直是不少农村家庭的期盼,但在杨二村里,种植户中却出现了很多年轻面孔。很多已进城就业的青年再次回乡,干起了父母种大棚的老本行,成了“棚二代”。他们中有不少人有见识、肯下苦、重学习,重新回到“农门”创业。
  吴杰杰是土生土长的杨二村人,之前从事室内装潢工作,2014年村上开始发展大棚产业,他就回家种大棚。随着种植经验的不断积累和丰富,他的收入也越来越高,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元旦期间,吴杰杰已经卖了1棚甜瓜,收入有近4万元。另外1棚甜瓜他打了“时间差”,预计在过年期间和西瓜一起上市。
  “过年期间是销售旺季,那时候客户需求量也大,收入肯定要高一些。”种植户吴杰杰高兴地说,“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我的产业路越走越顺。我估算了一下,3座大棚一年收入能有十几万元,我就计划着扩大规模,再多种两座大棚。我觉得,只要自己肯吃苦,种植管理技术跟得上,大棚果蔬产业发展肯定差不了。”
  和吴杰杰一样,同村“85后”种植户梁源种植大棚也有8年时间了,主要种植温室大棚草莓和甜瓜。大棚内,一垄垄甜瓜香气四溢、草莓翠绿欲滴,长势喜人。“我的甜瓜再有10天就能上市了。去年,我的两座大棚的收入有6万元左右,今年的收入应该也不错。”梁源说。
  近年来,杨家园则镇杨二村扎实推进废弃果园整治攻坚行动,将原有残败果园建成温室大棚23座,有效遏制了耕地“非粮化”,努力让每一亩“撂荒地”都成为“增收田”,为农民致富增收拓宽新渠道,为乡村振兴增添新活力。村里不少“棚二代”等年轻血液的参与,为大棚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如今,杨二村的大棚种植产业已经形成规模,有了品牌效应,不少人慕名前来采摘、选购。“我们通过品种、品质、品牌不断优化,不断做大做强大棚特色产业,真正让大棚种植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好产业。”杨二村党支部委员王振兴说。
  在杨二村,“棚二代”发展大棚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条件。近年来,该村坚持打造秀延河蔬菜产业带的产业布局,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通过发展大棚果蔬种植产业种出了好“钱”景,走出了组织强、产业兴、农民富的增收致富新路子。
  “我们将继续坚持以‘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为目标导向,大力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着力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产业优势相结合,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子长市杨家园则镇经济综合服务站站长张晓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