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郝丽萍 记者 朱佳雨
光阴如梭,岁月不居。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告别2023。
新时代的浪潮浩浩荡荡,我们跨入2024。
2023,我们用相机定格属于安塞的高光时刻。
2023,我们用文字记录安塞砥砺奋进的喜人成绩。
回首2023年,追随安塞区走过的一个又一个踏实而稳健的脚印,一件件大事件恍然如昨……
01 安塞区代表团在市残运会上获佳绩
2023年8月29日,延安市第三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安塞开幕,在为期2天的运动会中,来自全市13个县(市、区)和延安市特教学校、延安市社会福利公司的运动健儿们进行了田径、羽毛球、乒乓球、象棋、飞镖、举重等6个项目的激烈角逐,共产生金牌44枚、银牌41枚、铜牌33枚。安塞区代表团获得10枚金牌、4枚银牌、2枚铜牌,获得团体总分第一、金牌榜第一、田径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
02“三个年”活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年2月10日,安塞全区“三个年”活动安排部署会议召开,深入贯彻省市关于“三个年”活动部署要求,动员全区上下大抓产业项目、大抓营商环境、大抓作风能力建设,全力推进安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年9月25日,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2023年第二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的通知,安塞区营商环境“张思德服务员”组建“四员”队伍,全方位服务企业发展的工作机制获评2023年第二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
安塞区坚持把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放管服”改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精简审批事项、优化政务服务、规范监管行为上精准发力,相继制定出台了《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8+4行动方案》《营商环境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制度》等10多个政策文件,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03“张思德文明服务+”活动深入开展
2023年3月15日,安塞区举行了以“张思德文明服务,让安塞更有温度”为主题的“张思德文明服务+”授旗仪式。
“张思德文明服务+”活动开展以来,安塞区委成立了“张思德文明服务+”活动工作专班,制定张思德文明服务+包联责任表和重点工作项目清单,探索制定评估验收考核办法,充分吸纳全区党员干部、农技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网格员、道德模范等加入志愿者队伍,组建区、镇、村三级张思德文明服务网络体系,实名注册志愿者达到10800人,累计开展文明服务活动230场次,受益群众达5万余人次。
04 安塞区荣获全省第二批信用建设示范县(示范园区)
根据《陕西省社会信用条例》有关规定和《陕西省信用建设示范县(示范园区)创建工作方案》有关安排,5个县(区)确定为全省第二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县(示范园区),安塞区名列其中。
近年来,安塞区以创建陕西省信用建设示范县为目标,紧密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信用建设方面的决策部署,立足安塞实际,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始终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安塞,以信用信息共享和信用监管机制建设为基础,联合奖惩为手段,信用应用场景推广为重点,高质量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05 创新推出“134”基层社会网格化治理模式
近年来,安塞区持续推行以党建引领,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滋养,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多元化参与为主要内容的“134”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不断健全网格化治理新机制,强化基础“微治理”新举措。按照“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便捷、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原则,安塞区将保洁等各类网格合而为一,建立“全科网格”实现了“多网合一、一格多能、一员多用”的目标。
安塞区通过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新路径,创新推出“134”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管理方式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服务方式由“被动式”向“主动式”转变,使社区管理与服务更有“温度”。
06 创新宣讲接地气 党的二十大精神“声”入人心
去年仲夏时节,每天下午,腰鼓山下的小广场都会飘出热情激昂的歌声,不少爱好音乐的群众自发聚集在这里,唱民歌,唱红歌。安塞群众广场文化大舞台是由爱好音乐的群众自发参与组织的群众歌唱活动,活动中,负责组织的老师会提前选好红色革命歌曲,或赞颂党和赞美祖国的歌曲,并将曲谱打印出来,免费提供给前来唱歌的群众,还有指导老师现场教学。
安塞区组织党员、道德模范、志愿者、退休老干部,深入农家小院、田间地头、社区工厂、公园广场,通过流动宣讲、文艺演出等形式,用清新质朴、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语言,把“基本原理”变成“生动道理”,将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刻内涵具体化、生动化,让群众喜欢看、看得懂,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声”入群众润民心。
07 灿烂文化引客来 非遗传承结硕果
2023年6月4日,“丝路有约一见钟‘秦’——第五届驻华外交官解码陕西主题活动”落地延安,20余位驻华外交官来到安塞区文化文物馆,感受艺术延安的文化自信。
第一届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上,安塞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韩树爱、陈海莉获得剪纸类二等奖,民间绘画类三等奖的喜人成绩,两人作品均被农业博物馆收藏。
陕西省文旅厅公布陕西省2023—2025年非遗特色示范县(市、区)、示范镇、示范街区名单中,安塞区入选“全省非遗特色示范区”。
目前,安塞共有中、省、市(区)非遗项目65项,其中安塞腰鼓、安塞剪纸2005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保护名录,安塞腰鼓、剪纸、民间绘画、转九曲和沿门子6项被公布为省级非遗保护名录,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6人、省级传承人12人。
08 安塞区通过“中国曲艺之乡”复核
2023年8月18日,第一届陕北说书大会在安塞举行。
安塞区拥有各类曲艺人才1000多名,民间曲艺团队13个,说书艺人183人,其中国家级会员10人,省级会员62人,市级会员84人,营造出人人爱曲艺,处处见曲艺的文化氛围。
以陕北说书为代表的安塞曲艺曲种丰富,内容鲜活,形式多样,2015年8月,安塞区(时为安塞县)被中国文联、中国曲协授予“中国曲艺之乡”。自此,安塞成了全国少有,陕西唯一的腰鼓、剪纸、民间绘画、民歌和曲艺之乡。
在中国曲协2023年开展的第四轮中国曲艺之乡(名城)、基地调研复核中,经综合评定,安塞区“中国曲艺之乡”建设工作扎实、成效显著,复核通过。
09 安塞区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3年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命名全国53个地区为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其中,陕西省有两地成功入选,安塞区名列其中,并且是延安市第一个入选县区。
安塞区地处延河上游、黄河中游,是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区域,在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近年来,安塞区委、区政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成功列入陕西省生态环境质量“轻微变好”县区,生态质量不断提升筑牢生态安全底线,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持续优化,全区林草覆盖度由1998年的18%提高到现在的34.68%。把握低碳发展方向,安塞区被确定为全省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区、中国苹果产业50强县区和陕西省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县区。
10 安塞区荣获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2023年11月20日,第七届丝博会暨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正式落下帷幕,安塞分团共签订项目20个,总投资115.96亿元。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对外发布2023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并发布了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等系列榜单。安塞区荣获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2023年以来,安塞区坚持把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和营商环境突破年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之举,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两个推进专班,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全力破除项目手续办理、开工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了高位推动、上下协同、部门联动抓重点项目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合力,营商环境和项目建设都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