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19日
人人参与垃圾分类 处处展现文明新风
——垃圾分类成为我市居民生活好习惯
  记者 乔建虎 高婷 李娜 齐心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为了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我市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从“扔进一个筐”到“细分四个桶”,从“新时尚”到“好习惯”,现如今,圣地延安从城镇到乡村,越来越多的人行动起来,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为推进延安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积极贡献力量。
   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
  在宝塔区第四幼儿园大二班的教室里,小朋友们正在表演儿童剧《垃圾分类超人》,孩子们通过童真的话语,活泼可爱的动作,不仅介绍了乱扔垃圾的危害,还列举了垃圾分类带来的好处。
  “我知道了有一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小朋友王馨乐说。
  小朋友孙紫辰说:“比如我在家吃完的香蕉皮要扔进绿色的厨余垃圾桶里。”
  教师孙海琴说:“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集体教学、歌曲表演、童话剧表演等,让孩子们了解垃圾分类的方法,希望孩子们能把他们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垃圾分类要从小抓起,文明习惯要从小养成。宝塔区第四幼儿园通过开展“垃圾分类你我同行”课程,让孩子们懂得如何将生活中的垃圾进行分类,增强孩子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宝塔区第四幼儿园园长刘彩红说:“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学习与实践,让孩子从小养成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良好习惯,让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小区,一个小区带动一个社区。”
   精准分类实现垃圾变废为宝
  分类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在宝塔区新城街道桃园社区,工作人员开展了志愿服务宣讲、入户发放分类垃圾桶以及垃圾分类有奖问答等活动,切实提升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和准确率。
  居民郭艳飞说:“社区的工作人员隔三差五来我们家宣传,让我们分完垃圾再放入小区的垃圾分类驿站。”
  在宝塔区生活垃圾分类宣教基地,讲解员正在给前来参观体验的市民讲解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市民郑皓尹告诉记者:“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没想到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垃圾,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这么大的影响,一个饮料瓶都要几千年才能完成自主降解。今后我家的垃圾我一定要按照分类放,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
  错放是垃圾,分类是资源。宝塔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通过精细化分选、专业化处理,让原来的垃圾得到新利用、变成新产品、产生新利润。在宝塔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纸类区,工作人员经过分拣后,通过传送带将回收回来的废纸输送到压缩装置,半个小时便打包压缩成块状。
  宝塔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分拣员肖东亮说:“我们打这一捆下来就是1.5吨左右,这个机子饱负荷能生产十多捆,这些纸大部分都发到了山西,一包纸能卖1600元左右,利润还是比较可观的。”
  据了解,宝塔区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是按创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区标准建设的分类处置体系,有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大件拆分中心、有毒有害垃圾暂存点。目前,可以分拣压缩纸品、玻璃、金属、塑料等生活垃圾,拆分处理家具、家电和报废汽车等物品,可将城区164个有害垃圾回收点收集的垃圾集中暂存。
  宝塔区城市环境管理公司垃圾分类项目副经理高妮妮介绍:“分拣中心目前共回收可回收物2537.59吨,通过对可回收物储存、拆分、回收后利用价值提高约8%,将逐步实现垃圾分类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
  据高妮妮介绍,收集起来的垃圾其实是一个变废为宝的过程,比方厨余垃圾,它可以经过深加工后作为化肥投入到农业生产中。
  规范医疗垃圾处置
  在延安市中医医院(北医三院延安分院)针灸科的污物间,医疗垃圾桶摆放整齐,各类医疗废物标识张贴在醒目位置,护士将病人使用后的医疗针头、棉签等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分类处理。
  该院总务科医疗废物管理人员阮红斌说:“每天早上,我们医废收集人员会按照规定线路到临床产废科室,将已经分类收集好的医废称量,进行院内交接,48小时内进行第二次院外交接。我们单位每天医废日产量在300公斤左右。”
  每天都有大量的医疗垃圾产生,这些医疗废物先经过分类、收集,再交接给具有医疗废物处理资质的公司,整个处置流程保证了医疗废物处理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在现场,当天收集到的医疗废物,在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高温灭菌、破碎毁形后,通过传输带运输到垃圾转运车上。据阮红斌介绍,这里每天要处理2吨左右的医疗废物。
  延安市盛源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有限公司作为我市一家医疗废物定点处置单位,主要负责收集处置延安市辖区500多家医疗机构所产生的医疗废物。
  该公司办公室主任陈德力说:“包括感染性、损伤性医疗废物的收集、贮存、处置,病理性、化学性、药物性医疗废物的收集贮存,主要采用高温蒸汽灭菌处置工艺,将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后,破碎毁形,送往我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
  据了解,该公司2023年累计处置全市医疗废物1000多吨。
  分出乡村“新颜值”
  美丽的乡村环境,离不开垃圾分类,更离不开村民自觉分类习惯的养成。在甘泉县下寺湾镇张家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上门入户,对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
  甘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胡锐介绍:“我们希望通过走访入户面对面的宣传,让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入脑入心,提升垃圾投放意识,减少垃圾分类常见错误,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深入开展。”
  甘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乡村治理、洁净乡村等各项工作融合,鼓励更多村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使农村“颜值”越来越高,农民生活越过越舒坦。
  甘泉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抓好垃圾分类宣传,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垃圾分类意识,同时依托社区(村组)志愿者、文明劝导志愿者、物业管理员等社会群体,走进小区、农村开展垃圾分类指导,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