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阳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心理咨询室咨询 记者 白雪 乔建虎 通讯员 白腾 杨辰毅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民之根本、民生大计。近年来,我市在做好基层养老服务保障基础上,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推动养老服务从“有保障”到“有质量”。
养老服务“一键呼叫”
“今天我身体不舒服,头晕难受,下不了楼,多亏有智能门磁,按后不到10分钟,工作人员就把药给我送上来了。”杨家岭北苑小区居民王芬说。
“王奶奶,你就把我当自家人,遇到什么急事,一定记得按智能门磁呼救,我们这边一收到通知就来了。”新城街道阳光社区老龄专干高娜笑着说,儿女不在身边,老人看病最怕麻烦,他们很乐意为老人们服务。
在阳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爱心守望”云平台,正显示着王奶奶刚才的呼叫记录。通过智能平台,辖区信息实时显示,一旦辖区哪位老人按动智能门磁,云平台便能及时定位,接收服务信息,服务项目、服务时长、智能定位、活动轨迹、负责人及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一目了然。
阳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主任贺浚哲介绍说,有了这个平台,一旦老人遇到突发情况,启动智能门磁,社区志愿者、小区物业、老人亲属都会接到报警电话,可以第一时间上门处置突发情况。2023年,已累计处置老人突发情况20余起,辖区老人生活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据了解,阳光社区共有居民小区11个,居民5323户,60岁及以上老年人2795人,占辖区总人口比例的15.8%。近年来,随着社区里高龄、独居、空巢、失能老人增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渴望“不离家、不离亲”就能享受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养老服务。
为满足社区老人养老服务需求,阳光社区探索打造智慧小区管理服务新模式,建立“爱心守望”云平台,让更多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智能养老服务。
在阳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中医健康驿站里,健康初筛机器人、体测机、智能按摩椅等机器一应俱全,社区还特邀中医专家定期在这里坐诊。齐全的硬件设施、周到的养老服务深受社区老年群体的喜爱,健康驿站成了社区老年人的“幸福驿站”。
姬彩如今年86岁,家住杨家岭北苑小区,她闲来没事就去健康驿站的心理咨询室坐一坐,她说:“子女在老城住着,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来这,医生开导完很多事自己就想开了。”
“我今天血压怎么样?正常吗?”杨家岭北苑小区居民周平祖拿着机器刚刚打印出来的健康报告,他高兴地说:“前年做了心脏支架手术,血压也高,基本每天都来这量血压,智能机器人一扫,健康报告就出来了,很方便。”
为了实现老有所医,阳光社区在小区建立健康驿站,设有日间照料室、心理咨询室、歌舞排练室、棋牌室、图书室等便民部室16处,还经常性开展爱心义诊、健康大讲堂、防范诈骗夜谈会等活动,对有慢性病和行动不便的老人做好登记,定期上门问诊,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可辐射周边2000余名老年人。
新城街道阳光社区党总支书记陈熹说,2023年阳光社区成功上榜2023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下一步,将继续抓好养老服务,让辖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安。
互助养老蹚出新路
在延川县关庄镇关庄村,村民们正在敲锣打鼓扭秧歌,庆祝互助幸福院的建成。
在这里,老人们可以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乐在一起,真正过上晚年幸福生活。像这样的互助幸福院,目前为止,延川县共建成131座(家),极大解决了当地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提高了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刚刚结束秧歌表演的延川县关庄镇关庄村村民薛海艳高兴地说,自从村里有了互助院,下午没事了就过来唱歌跳舞,感觉我们这些在农村生活的老年人一点也不孤独了。
据了解,2013年以来,延川县针对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加快推进农村互助幸福院建设,让农村空巢、留守、困难老人住进新“家”,实现“老有所养”。延水关镇中塬村互助幸福院就是一个例子,通过社会力量捐助、党政部门扶持,共同打造起一个幸福的养老家园。
“住进互助幸福院以后,我吃药、喝水都有人照顾,减轻了老伴的负担不说,儿女们现在也很放心。”高志祥说道。高志祥是延水关镇小塬村村民,今年73岁,子女都在外地打工,身体不好常年服药,和老伴贺金莲商量之后,两个人一起住进了中塬村互助幸福院。
说起住进来的感受,贺金莲感动地说:“住在这里吃得饱、睡得香,闲来没事了大家一起聊天,感觉老年人聚在一起心都暖了。”
延川县延水关镇中塬村互助幸福院院长高立首表示,下一步要努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更多护理人员,让全村的老人安享晚年。
互助幸福院只是延川县探索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成果之一。近年来,延川县以村为单位,试点建设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示范点,有效解决了农村老年人的日常用餐、日间照料、娱乐、医疗等需求,提升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通过融合打造慈善幸福家园和互助幸福院,我们将农村有限的资源实现共享共用共建,下一步将加强管理,对剩余村的互助幸福院进行升级改造,争取实现覆盖率80%以上,让老年人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延川县民政局局长冯永杰说。
养老技能不断提升
时至冬日,天气愈发寒冷,但在甘泉县美水街道北关社区陈亲子老人的家中却温暖如春。
“小王,又来了,快请进……”一看到社区志愿者王喜贵,陈亲子和老伴夏志玉便热心招呼起来。陈亲子今年74岁,因病导致行动不便,王喜贵便经常来到老人家中对其进行基础管护。
“每个人都会老去,关爱老人也就是关爱将来的自己。作为一名志愿者,更好服务社区的老人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社区经常组织养老管护培训,让我们提升技能,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管护社区的老人。”王喜贵说。
记者随即来到王喜贵所说的养老管护培训现场,甘泉县泉姐智慧家政服务公司的老师正给社区志愿者教授老年人基础照护、康复服务、失智老年人生活护理等方面的知识。在实操练习中,专业护理老师巧妙地利用道具,模拟照看老人时的情景,手把手向志愿者们传授护理内容,志愿者纷纷上手练习,提升自己的相关知识储备和护理技能。
甘泉县美水街道北关社区片长高静说,他们定期邀请专业的养老护理老师开展针对特殊老人家庭的培训,让更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掌握技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下一步,将积极探索社区服务模式,加强医养结合,不断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养老事业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有力推动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延安市社会福利院迁建项目、10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项目、5个县区特困供养机构提升改造项目等已全部完成。
延安市民政局养老服务与社会慈善科科长郭洁说,下一步将及时跟进民生实事项目使用情况,确保建成的项目真正服务于有需要的老年群体。同时,要聚焦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科学高效谋划2024年民政领域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内容,真正做到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不断提升老年群体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延安大学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主任、高级社工师王佳说,养老事业需要政府、社会和市场多方合作,进一步落细落实各项惠老政策,不断发展多元化养老服务模式,推进适老化改造、医养康养等融合发展,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从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