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25日
探索“三联一进”新模式 释放“为民服务”大能量
——志丹县永宁镇人大代表助推乡村振兴
    ●陈玉德(左一)入户调研
    ●组织果农开展技术培训
    ●代表入户协调邻里纠纷

  记者 雷荣
  “马上就是一年中最冷的天了,要组织果农提前做好冬季管理。”
  “临近年关,加大护林防火宣传,以防上坟烧纸引发火灾。”
  …………
  1月10日,在志丹县永宁镇中心代表联系站,镇人大主席陈玉德组织全镇部分代表召开每月开展的“逢十说事”活动。各位代表纷纷发言,及时反馈群众本月反映的意见建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
  永宁镇位于子午岭腹地,82个村民小组,4428户14452人,现有市人大代表3人,县人大代表16人,镇人大代表52人。
  近年来,志丹县永宁镇秉承“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服务理念,牢记代表初心,践行履职使命,探索推行“三联一进”工作模式,打出筑平台、创载体、建机制、重实效组合拳,多措并举夯实工作基础,全力以赴助推乡村振兴,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片区网格化
  打通联系群众“隔心墙”
  永宁镇52名人大代表中,苹果产业代表16人,特色产业代表3人,产业带头人15人。
  根据人大代表行业特点、个人特长、性别结构等具体情况,永宁镇建立人大网格队伍,以“小团队、细网格”工作模式,将代表履职“触角”延伸至村组乡村、田间地头。
  全镇各村组进行划片管理、分类施策,分别由3~5名代表任网格队长、副队长,负责一个片区,便于代表之间交流互动,摒弃过去人大代表单打独斗现象,由“单一作战”向“团队作战”转变,形成团队作战力量,增强代表履职的韧劲和连续性。
  同时,根据人才振兴相关要求,结合各行政村人员结构现状,积极整合人员力量,将各村村民小组长、乡贤能人、热心群众任为网格成员,收集所在网格内意见和建议,协助人大代表开展工作,发挥“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作用。
  人大代表刘爱梅是象咀村人,每周她都坚持走访群众,与村民拉家常,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盼和邻里纠纷问题。2023年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6起,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件,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代办服务28次。
  截至目前,依托14个行政村的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全镇成立14支246人组成的人大代表网格队伍,进一步打通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隔心墙”,使代表听得见群众的呼声、群众看得见代表的身影。
  “针对代表提出的镇区清运垃圾的公共设施陈旧的问题,我们配备了400个垃圾桶、22个垃圾箱;针对代表反映污水收集不到位的问题,我们实施了镇区污水管网改造提升项目;针对代表反映土地确权进度缓慢问题,镇上成立工作组,对14个村土地确权过程中遗留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治。”陈玉德介绍说。
  代表建基地
  跑出群众致富“加速度”
  郝文龙是一名返乡创业大户,也是一名人大代表。自2021年担任麻湾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根据麻湾村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人大代表建基地、作示范、带群众的思路,带头发展苹果产业53亩,引导全村88户村民深耕苹果产业,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幸福路。
  在乡村振兴中奉献人大代表力量,永宁镇搭建代表履职平台,激发代表履职热情,变“要我履职”为“我要履职”,依据永宁镇产业布局、人才队伍等现状,打造党建、苹果产业、养殖业等人大代表履职示范基地16个,让人大代表在基地开展工作、发挥作用。
  “目前,我村苹果种植面积达到2268亩,挂果园1530亩,2023年全村苹果产业收入达到580万元,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了。”郝文龙笑着说。
  同时,全镇人大代表坚持每季度对全镇苹果产业、乡村振兴和环境保护等工作调研,对涉及苹果产业技术培训、环境卫生整治、公用设施维护等方面提出15条意见建议,及时交办镇政府进行办理,为镇政府开展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检查中,果农普遍反映苹果四季管理技术相对薄弱,希望人大代表能够出面协调,帮助他们解决缺技术的问题。我们经过精心安排,协调苹果技术员,分别在苹果防冻等重要苹果管理节点进行培训,有效提升果园管理水平。”陈玉德说。
  代表意见建议无小事。永宁镇始终把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工作列入主席团重要议事日程,让代表意见建议一件一件落实,选民意愿一个一个实现。
  让代表有事可干。该镇每年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对派出所、交警队、供电所、财政所、中心小学等基层单位工作开展述职评议和民主测评活动,促进行业作风转变,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意识。
  能人作示范
  激活服务群众“内动力”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永宁镇依托产业发展规模及特点,人大代表带头示范、以身作则、主动参与,采取“重点帮扶支持、能人带动示范”的办法,围绕永宁镇山地苹果产业示范带,打造苹果产业高质量示范区,持续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田园综合体”,形成以“山地苹果为主、其他产业为辅”的产业格局,让辖区的老百姓持续有收入,真正富起来。
  杜方成是永宁镇任窑子村党支部书记,也是一名人大代表,他始终把村上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他的带领下,任窑子村按照“支部+企业+合作社+村民”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
  2023年,任窑子村果园面积达到2187亩,收入26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6万元。
  “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很高,比如果业种植大户刘治光年收入达到28万元。全村苹果产业质效两增,村民收入持续增加。”杜方成介绍说。
  近年来,永宁镇人大工作以“乡村振兴”为切入点,通过“三联一进”工作模式的运行,将人大工作融入镇党委、政府工作大局之中,在乡村振兴中彰显人大力量、展现人大作为,以细化、实化、特色化打造代表履职新样本。
  让阵地“强”起来。紧盯村级活动阵地“省级示范、市级达标”目标,加强村级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不断拓宽党群服务中心服务群众的宽度和广度。
  让队伍“壮”起来。积极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群众作用,劝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有效激发农村人才致力乡村振兴的自觉性。
  让乡村“稳”起来。按照“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要求,推进“红白理事会”“家庭会”“道德评议会”,以自治“激发活力”,以法治“定纷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让农村“美”起来。人大代表把生态环境改善作为履职尽责的重要内容,持之以恒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河清、水畅、山绿、景美”乡村美景。
  让文化“活”起来。依托永宁山红色文化、洛河峡谷商道文化、洛河农耕文化、九吾山道教文化等资源,利用百姓大舞台、大喇叭、家庭联谊会等平台,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看得见的文化进入群众现实生活。
  创新“五个一”
  打造代表履职新样本
  “咱们履职平台就是我刚说的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E’站+示范点三个平台,通过平台,让每位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联、动、帮、领作用,履职有方向、有场所、有团队、有成效……”陈玉德说。
  针对部分代表选前“热”和选后“冷”的问题,永宁镇着力加强代表履职管理考评,建立代表履职档案,客观真实记录代表联系选民、参加培训、出席会议、提交建议、参与调研视察以及网格队伍活动等情况,将档案作为代表交给群众的“成绩单”,列为评选优秀代表和连选连任的重要依据。
  “我们主要开展了‘五个一’活动,让代表在‘学’中增强代表意识,在‘干’中增强参政议政本领,在‘访’中增强为民情怀,在‘建’中推动代表规范化,在‘行’中彰显人大形象,在‘悟’中体会人大代表的新担当,生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陈玉德表示。
  为使代表更好履职,永宁镇建立一个平台,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及时推送人大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发挥“网络+”作用,建立代表履职信息化平台,让代表履职与上级的决策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落实。设置一批窗口,依托14个村级活动阵地,代表主动下沉履职,密切联系群众,收集民需民盼,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通过14个村级窗口,已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8条,现已全部落实到位。开通一条热线,代表联络站第一时间登记收集,及时反馈镇政府相关部门办理。截至目前,已通过热线办理群众意见建议13条。开展一项活动,建立“逢十说事”制度,每月的十日,中心代表联系站组织代表召开说事活动,并组织学
  习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提出下一步工作方向。落实一套机制,利用工作期间、开会之余,开展微培训、微学习、微活动、微公益,提升代表身份意识、履职能力,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多为群众办实事,提升代表活力。
  “工作中,我们一边摸索、一边提升,对有漏洞的规章制度进行了修订完善。同时,我们还组织县镇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接受选民监督,让代表实实在在地感受监督和被监督的‘压力’,有效激发代表的履职热情,形成了争先进、比贡献、看成绩、展风采的良好氛围。”陈玉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