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25日
更喜佳节歌舞起 圣地儿女尽开颜
——第41届“延安过大年”暨2024年春节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延安新区元宵节秧歌展演侧记
  记者 杜音樵 周家天 李欢 叶树峰 李星棋 潘文静
  锣鼓声声辞旧岁,秧歌欢腾迎新年。2月24日,第41届“延安过大年”暨2024年春节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延安新区元宵节秧歌展演又为龙年新春“添了一把火”。当日,1000余名秧歌爱好者齐聚新区,盛装亮相、载歌载舞,共庆元宵佳节。
   把最好的表演献给观众
  早上7点,来自延安新城上城新世纪K-PARK秧歌队的总指挥王志军正在集合点做工作安排。“我们一大早就来了,今天的表演很重要,我们队里的人都很重视,必须得早点过来做准备。”作为今年参加延安新区“龙腾盛世,舞动新区”秧歌表演的队伍之一,王志军对本次表演很有信心。
  准备就绪后,13支秧歌队自延安大剧院向东依次沿街进行巡演,沿街巡演过程中,大量市民被大秧歌的锣鼓声吸引,前往观看演出。
  “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欢快的鼓点敲出了喜庆热闹的节日氛围,纷飞的彩扇与观众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表演者手执彩扇舞步灵动,彩扇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现场高潮迭起,欢声雷动,街道两旁被围观的市民围得水泄不通,人声鼎沸。
  表演者们扭得格外投入,现场观众也看得有滋有味。大家不约而同地拿出自己的手机,记录下这热闹精彩的时刻,在浓郁的年味中感受独具特色的民俗魅力。
  “今天我带着孩子来看扭秧歌,让他感受一下咱们陕北传统年俗的魅力,也希望今后的日子像大秧歌一样红红火火。”观众古亮说。
  当日,新投物业秧歌队早早到达了延安大剧院,秧歌老师赵芳正在叮嘱着队员表演注意事项,希望把新投物业最好的面貌展现给现场观众。
  上午11时,装扮成各式造型的秧歌队员随着欢快的鼓点,架起小毛驴,踮起秧歌步,“艄公”划桨引船,做出各种各样的划船动作,乘船者快速走出小碎步,犹如在水面上漂动的船,尽情地展现着秧歌的独特魅力,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元宵节的氛围感瞬间拉满。
  市民王先生正在和母亲一起观看,他开心地说:“今天的秧歌演得非常棒,在场的秧歌队队员都在很卖力地表演,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欢快喜庆的秧歌扭出了人们对新时代新未来的美好期盼。新投物业秧歌队领队刘天虎表示:“秧歌是我们陕北人的精神纽带,联结着我们共同的精神信仰,我会继续把这份红色文化传承下去。”
  延安味道·新区福仁巷秧歌队作为首发表演队伍,在表演一开始就迎来了观众的一片叫好。表演者手执扇子舞步灵动,锣鼓队伍铿锵有力,花样层出不穷,既有传统秧歌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舞蹈的动感和时尚元素。在表演中,队员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手持彩扇、绸带等道具,配合着欢快的音乐节奏,翩翩起舞。他们的动作流畅自然,队形变换有序,展现出了秧歌的独特魅力和团队的高水平。
  在表演队伍最前端,一名小少年精彩传神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这名舞得有板有眼的小舞者名叫马博宇,今年只有7岁。他撑着花伞走在秧歌队最前面,是队伍的“总指挥”,还起着活跃气氛的作用。
  踏着热烈欢快的锣鼓点,马博宇雄赳赳、气昂昂登场了。头戴羊肚巾,身着白色彩绸衣服,腰系红色腰带,右手执伞,一步一扭间激情澎湃、气势十足,为整台秧歌添色不少。
  “我外公是名秧歌表演者,我从小耳濡目染,学到了很多秧歌技巧,每次外公跟着秧歌队训练彩排我都会跟着他。”马博宇说。马博宇的妈妈告诉记者,儿子从小喜爱秧歌表演,经严师指导和自身苦练后,成为“秧歌圈”内公认的“好苗子”。
  “我喜欢扭大秧歌,锣鼓声一响,我就来劲。师傅说,弘扬陕北秧歌文化要从娃娃抓起,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地扭好我们陕北秧歌。”场外,刚表演完的马博宇有些小兴奋。
  市民李玉在看过表演后,心情非常激动。“几年都没好好看看咱延安的秧歌表演了,今天在现场看表演,仿佛回到了小时候,爸爸妈妈带着我看秧歌汇演的场景又浮现在我眼前,这个年算是过好了。”李玉高兴地说。
   让更多文化元素融入秧歌
  作为展演的第二个节目,更加专业的延安新城鲁艺秧歌队备受瞩目,他们的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围观。
  在展演现场,彩车上的乐队们尽情地挥动着双手,他们或敲鼓,或打镲,使出浑身解数,个个精神抖擞、配合默契,激昂的神态与动作,将延安人民的豪爽与开朗展现得淋漓尽致。车后紧跟的秧歌队员们衣着亮丽,伴随着铿锵的鼓点声,只见花伞旋转、彩扇飞舞,大家轻盈地扭动着十字步,人人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队伍里,队员马延琴扭得特别好看。她说,自己是个爱红火的人,为了准备好这次演出,他们前期不断排练,当天早上早早准备好了服装、化好了妆容,希望能全力表演好,把新年的喜庆氛围给扭出来。
  延安新城鲁艺秧歌队领队高步成介绍说,秧歌队成立于宝塔区桥沟街道东胜村,后扎根于新区鲁艺社区,是一支充满活力与热情的民间艺术团体,参加过近百场的本土秧歌汇演。今年正月初二开始,他们就在新区进行多次秧歌过街表演,以喜庆的秧歌来庆祝如今的美好生活。
  秧歌队表演得分外精彩,场外的观众更是人山人海,市民们探着脖子,忙着拍照留念。“这是三年疫情过后,延安第一次举办大规模的秧歌展演,看得人心潮澎湃。特别是看到人潮拥挤的壮观场面,我百感交集,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而骄傲。”市民杨晓娜激动地说。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在秧歌展演中,延安圣地彩虹秧歌队的队员们伴随着欢快的曲调,热情奔放地面向观众舞了起来。
  “哇,他们的服装真是亮眼好看。”最先吸引观众的是秧歌队中女士的服装,只见她们身着暗红色的服装,衣服上点缀着蓝白色花纹,手里舞动着亮蓝色的扇子,这样的色调搭配与以往的红黄色相比,更多了一份独特的感觉。此外,他们别致一格的舞姿,也让现场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随着《南泥湾》《高楼万丈平地起》《兄妹开荒》等一首首经典歌曲的切换,队员们的舞姿也跟着曲调进行变换,开合扇、抖扇、蹲步、二人舞等,扭、摆、走、跳、转,动作多样而活力十足,充分扭出了新春的欢乐与振奋之情。
  延安圣地彩虹秧歌队队长马彩霞介绍说,秧歌队自2016年成立以来,精诚团结、无私奉献,曾担任延安指定迎火炬主会场演出任务,在全国多个省市巡回演出获得金奖及荣誉证书。每逢重大节日,他们就欢聚一堂,将欢乐祥和的秧歌送给人民群众。
  “队员们都是文艺爱好者,喜欢红火热闹,雨雪也阻止不了我们的热情。表演的服装是去年冬天精心挑选的,就是为了给大家一种独特的感觉。同时,我们大多队员都是榆林清涧人,在秧歌的表演中,融入了许多清涧秧歌的动作以及绥德秧歌中的跳场子等,特别好看。”马彩霞说。
  “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一支拿着农具、穿着军装、花棉袄和秧歌服的队伍走到了主席台前。
  缓步走来的新城街道办秧歌队为现场观众带来了红色经典秧歌《军民大生产》、非遗文化《木兰鼓》、民间拥军秧歌《拜四方》3个表演节目。
  《军民大生产》方阵的表演者拿着镢头等农具,一边扭秧歌一边做着劳动的动作,展示了圣地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感情,再现了延安时期军民一家、一起大生产的历史场景,让人们不由得回忆起那段艰苦岁月……
  《木兰鼓》和《拜四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展现了传统秧歌和非遗文化带来的魅力,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秧歌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身姿轻快,扭出了幸福生活的热闹景象,舞出了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今年正月十五秧歌多了非常多的文化元素,希望咱们陕北的秧歌越做越好、越扭越棒。”市民李杰告诉记者。
  “这是我们新城街道2021年成立以来第一次给全市人民拜年,我们想通过这次拜年活动,丰富辖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过年氛围,也让更多人知道新城街道、了解新城街道。”宝塔区新城街道办纪工委书记侯洋说。
  舞出延安人民的精气神
  “快看啊,这几条龙真漂亮。”随着一阵阵惊呼声,延安新区秧歌队的“龙腾盛世”方阵出现在观众的视线中。
  该方阵由4条上下翻飞的金龙组成,伴随着敲锣打鼓声,队员们手持舞龙棍,时而奔跑,时而舞动,时而翻滚,时而跳跃,大家步伐整齐,动作灵敏。龙首飘摇,龙髯乱舞,宛如狂风暴雨,激荡人心;龙身一旋,如同风暴中的惊涛骇浪,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精彩纷呈的巨龙翻腾表演,引起了不少群众的赞叹,延安新区秧歌队以“龙腾盛世”的精气神带给现场观众一场精彩的秧歌舞龙表演。
  “以前没有这么近距离看过舞龙表演,都是在电视上看,确实很刺激、很震撼。”市民周峰一边观看舞龙表演一边说。
  据了解,该方阵中的每条龙由9名正式队员组成,方阵36名队员和2名龙珠指挥全部来自新区管委会各单位,从年前就开始训练,最终给大家呈现出了一场精彩的舞龙表演。
  “今年是延安新区第一次举办大秧歌活动,又是龙年,全国上下都舞龙,我们准备了四条舞龙方阵。”延安新区元宵节秧歌展演总导演马耀保说,“希望延安的老百姓能在延安新区,感受到过大年的氛围。”
  伴随着铿锵悦耳的铜镲、响彻云霄的锣鼓、欢快的乐曲,马家湾嘉丰上城秧歌队闪亮登场。
  马家湾嘉丰上城秧歌队是一支由爱好秧歌、舞蹈表演人员以及退休职工组成,总人数80人左右,队员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
  当天,秧歌队的队员们身穿喜庆艳丽的秧歌服,头戴红花头饰、腰系彩带,迈着整齐的步伐,尽情地挥舞着手中的彩扇和花伞,在街道上随鼓点变换优美舞姿。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涵养,用实际行动带动更多中老年人融入丰富的文化生活,用“反哺”的精神增强中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天现场观众很多很热闹,队员们也发挥得非常出色,很荣幸能向延安人民展示我们的风采。”马家湾嘉丰上城秧歌队领队潘副义高兴地告诉记者。
   全民共享文化大餐
  在一片欢呼声中,本次秧歌展演中最精彩的节目之一——安塞腰鼓压轴上阵。
  安塞腰鼓作为延安独具特色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历来广受市民群众喜爱。当天,百名鼓手头系白羊肚手巾、腰扎红腰带,迎着阳光在主观礼台前迎风跳跃,欢快激烈、潇洒活泼、豪迈奔放的腰鼓表演立马吸引围观群众向舞台区凑紧一步。
  “非常精彩。看这些后生、女子们活力激情的腰鼓表演,让我感觉热血沸腾。”市民孙学竖起大拇指点赞道。
  19岁的徐茂文身高2米,在腰鼓队伍中十分显眼,他手持一对大镲有节奏地击打。在他的身边,腰鼓队员们配合踢打、跳跃、旋转等动作不断变换队形,大家合力用气势磅礴、豪迈奔放的腰鼓,舞出了延安这片黄土地上的精气神儿,奏响了延安产业发展腾飞的龙年新征程。
  “几年没有这么热闹了,今年我们特意新购置了一套粗布腰鼓服装,组织了更年轻的腰鼓爱好者,精心编排了二人对打、四人对打以及变化多样的队形,就图个热闹,让全市人民在热闹中开启新年新气象。”“腰鼓杨春”方阵领队刘聚鹏表示,明年正月十五,他还会组织更加盛大热闹的安塞腰鼓,为市民群众热闹开心过大年献力。
  延安新区管委会的“秧歌庆春”方阵一上场便引来观众阵阵欢呼。秧歌庆春表演由48名男士与48名女士组成,男演员们手持花伞,女演员们手持舞扇,花伞和舞扇时而翻转、时而摇曳,像是有生命的小精灵一般,在空中翩翩起舞,二者姿态万千、相得益彰。飞伞迎春扭出千姿百态,舞扇争春挥出盛世美颜,秧歌庆春表演将陕北男人的威风、豪迈与女人的自然、朴实之美巧妙地结合起来,体现了新时代延安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次秧歌表演我们筹备了20多天,每天排练8个小时,虽然辛苦,但是我们和演员都乐在其中。”新区管委会秧歌队指挥刘玙俞告诉记者,参与方阵秧歌展演的队员们都是新区管委会的职工,听说要参加秧歌表演,大家都踊跃报名。
  “今天的演出,演员们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拿出了最好的姿态,大家都很开心能给观众带来精彩的表演。”秧歌队指挥陈磊说。
  “今天的千人秧歌表演十分精彩,尤其是群鼓闹春表演,十分震撼。”在看过秧歌展演后,市民赵先生表示,他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就像回到了小时候过年的场景,整个延安都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的。
  伴随着铿锵有力、节奏明快的鼓声,“群鼓闹春”方阵闪亮登场,观众们鼓掌欢呼、连连叫好,点燃了现场一阵接一阵的热浪。
  该方阵以鼓、锣、铙、拨四声部合奏,队员们热情激昂、十分卖力地挥动着手里的鼓棒,以鼓带舞,鼓乐结合,气势非凡,以威武雄壮、热烈奔放的表演形式,体现了延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能在全市观众面前表演,我感到非常荣幸。”刚刚表演完的红鼓队队员杨晓菊高兴地说,这次表演她的团队精心排练了一个多月,就是为了能在元宵节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演出,看到台下有这么多观众观看演出,大家觉得一切的辛苦都值了。
  文化惠民,造福群众。随着时代的变迁,尽管新的娱乐方式层出不穷,但表演者和市民们仍始终坚守着这些传统习俗,让它们代代相传。秧歌表演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为百姓带来了一份独特的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