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旭 记者 高乐
党的建设纵深推进、乡村振兴行稳致远、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农业产业不断壮大、民生福祉持续增强、环境治理成效显著……这是宝塔区姚店镇聚焦“强基固本”“巩固衔接”“提质增效”“培旧育新”“以人为本”“狠抓严治”,全面推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果。
2023年以来,宝塔区姚店镇党委以乡村振兴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通过六个“聚焦”推动全镇经济社会稳健发展,社会大局平稳安定,民生事业全面推进。
抓基础、强堡垒,党建引领人心齐
“全镇上下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落实区两会精神热潮,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动区两会精神落实落地。”2月27日上午,姚店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专题传达学习宝塔区两会精神。
学习中,党员干部一致表示,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姚店镇各项工作向上向好、质效提升的重要一年。要以宝塔区两会精神为指引,切实提高工作站位、工作标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有力的工作措施为2024年工作开好局。
这是该镇党委抓实党员教育管理,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缩影。
该镇坚持把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建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培训学习,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流动党员采取寄送读本、视频课件、线上培训等方式,为党员坚定信念、凝心铸魂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该镇聚焦强基固本,抓紧抓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农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全面规范“问题墙+回音壁”、标准化建设手册等载体,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双重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扎实推进村“两委”班子届中分析研判工作,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质量和水平,全力推动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互融共促。
兴产业、抓项目,群众生活有盼头
提起自家苹果销售情况,该镇柏林湾村果农康自华难掩喜悦:“去年苹果大丰收,我家的35亩果树,亩产量达2000公斤,收入大约有30万元。”
该镇聚焦培旧育新,坚持以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产业不断壮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对柏林湾、界和坪等村残败低效老果园进行高标准改造提升,新栽矮化自根砧密植园1200亩,成为延安市山地规模最大的新建示范园。完成张皮沟、康家沟、安沟门、杨家沟、郝家河等村耕地保护治理1500亩。黄屯等村发展高质量果蔬产业,新建日光温室大棚20座,全力打造黄屯村“阳光玫瑰”葡萄、“富美”大樱桃和“冬枣”种植园。尹屯村5万头标准化养猪场按照“12345”发展战略,形成种养结合、农牧互补、循环发展模式。以尹屯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大力发展小杂粮、玉米、高粱等种植产业。
围绕“三个年”活动,该镇聚焦提质增效,落实领导干部包企业、包项目制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项目顺利推进。东绕城高速公路项目土地征迁工作稳步推进;鑫天益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进展顺利;郑崖LNG综合利用站、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成投用;对贺家沟村、房子村等人畜饮水管网进行改造;完成赵刘村、张尔村天然气改造;建设杨家砭村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实现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理。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上童沟村商业综合体和制氢储氢设备制造2个项目,总投资5.2亿元。
抓民生、强治理,幸福指数节节升
“自从我们村安装了路灯,晚上出来散步、聊天的人多了,给我们带来了极大便利,村上也热闹了许多。”望着明亮的路灯,宝塔区姚店镇安沟门村村民刘甜甜开心地说。
为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群众幸福感,该镇持续加强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安沟门、元龙寺等6个村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400余盏;完成郑崖、蒲屯、桃屯等村1.2万亩抚育林改造;加大力度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在黄屯、尹屯、郝家河等村实施改厕300余户;新建桃屯村、陈屯村基本农田生产漫水桥2座;实施康家沟、郑崖、界和坪、郝家河等村15公里生产及生活道路硬化。结合镇域生活垃圾试点镇创建,对棚改区垃圾进行清理,开展高速出入口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完成电厂、变压器厂、旧政府3个老旧小区外立面改造;投资60万元对镇文化中心进行标准化改造,文体娱乐功能进一步健全。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该镇在防返贫动态监测、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掌握群众用水、住房、教育、就医、增收等情况,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做到排查数据准、底子清、情况明。持续做好40个村组(社区)公益岗位管理,落实“一岗双助”政策,实现8户有劳动能力农户就业,擦亮民生福祉底色。
人居环境整治是关系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民生工程。该镇坚持狠抓严治,先后召开环保工作会议13次,发放生物质炉具13台,联合区城管执法局开展大气污染整治42次,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积极推进生活垃圾治理试点镇建设,推行就地化、资源化、小型化等治理措施,实行收集、分类、转运、处置标准化,初步实现“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大力开展非农化整治,率先实行“田长制”,查处乱占耕地和基本农田220亩;全面落实“河长制”,先后整治河道“四乱”问题42处,取缔小、散、乱、污企业7家,清理河道垃圾460吨,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