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4日
破除“厕所社交”,需家校共同松绑
谢丹丹
  “不能让这一代人的童年回忆,就此停留在厕所里。”近日,全国两会上关注孩子教育的话题不少。其中,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中华职教社副主任李国华针对“厕所社交”提出来的建议,再次引发舆论对中小学生课间十分钟的关注。
  “厕所社交”形象地描述了当前孩子们课间的现状。最近几年,社会各界一直比较关注“消失的课间”“课间圈养”等问题,对课间孩子不能走出教学楼、不能在走廊跑跳、甚至只能坐在自己座位上表示过担忧,也曾呼吁过还孩子课间自由,但终因种种原因,这种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改变。无奈的孩子只能跑到厕所里放松,演变成今天所说的“厕所社交”,这可以说是孩子们对自由无声的追求吧。
  课间十分钟虽然不长,但对孩子十分宝贵。从医学上说,沐浴在太阳下奔跑是孩子身体发育的需要,尤其是可以缓解眼睛肌肉的紧张、预防近视。看看现在校园里“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与室内久坐脱不开关系。从心理学上说,爱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跑跑跳跳是孩子的常态,只有玩性得到适当的满足,孩子心情才会愉悦。而愉悦的心情能让孩子学习效率更高、成果越好。而在学校开开心心了,孩子也更愿意去上学。从学习规律来说,一节课40分钟下来,已经消耗了孩子的注意力,此时的脑子是紧绷的,反应也是慢的。而愉悦放松的课间十分钟,能够帮助孩子恢复元气和专注力,从而更好地投入下一节课堂。
  课间十分钟这么多好处、这么被需要,为啥孩子们还长期被“圈养”呢?究其原因还是大人间“安全”的考量造成的。现在社会每个家庭里的孩子少,孩子在家长眼里变得无比娇贵了,稍有磕碰,一些家长就受不了了;尤其是孩子在一起玩难免有摩擦、偶有打架现象,家长就觉得这是天大的事了,甚至闹到学校。在司法实践中,也会判学校因教育、管理不到位,安全隐患未排除和未能及时救助而承担赔偿责任,学校也很头疼,不得不从维护学校和老师的利益出发,一刀切地剥夺了孩子的课间。因此,破除孩子们的“厕所社交”,亟需家校共同松绑。
  对此,李国华委员提出建议:“还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家长之间及时进行多方联动协调。”家长首先要放平心态,遇事要冷静理智,减少过度保护,把室外活动遇到的可控风险当成孩子成长中的必修课,不要让孩子变成温室里的花朵,经受不了一点的风吹雨打。学校要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安全教育的力度,在孩子的安全和快乐之间寻找平衡。有关部门也要积极作为,进一步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厘清权责,避免无休止推诿扯皮,各方真正去掉成人的滤镜,还孩子课间自由。
  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可能遇到的困难也不少,但是,一等再等,孩子的童年就完了。所以,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请家校共同松绑,像保护孩子安全一样,保护孩子的课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