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谷嫦瑜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
“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五年来,延安师生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好思政课,学好思政课,延安思政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立德树人作用愈发凸显。
革命圣地 红色血脉 赋予延安思政教育不一样的底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办好学校思政课,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延安精神在革命年代是为了救国,在建设年代是为了发展,在新时代则是为了民族复兴。正是因为延安精神具有这样鲜明的时代价值,所以才能回答‘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也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延安市新区第一小学校长王红霞在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五次学术年会上将延安的小学思政教育向与会的老师和教育专家进行了介绍,基于“温暖、奋进、荣耀”的办学定位,延安市新区第一小学通过挖掘延安精神的深刻内涵,梳理出育人目标——忠于理想、善于创造、乐于奉献、敢于担当。以延安精神为精神内核去引领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最终培养出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尽责性和坚韧性特质的新时代接班人。
“秉承革命传统,依托延安红色文化资源,坚持把开展责任教育、创造教育、生活教育和励志教育作为推进思政课建设的有效载体。”五年来,延安中学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坚持全学科推进、全过程渗透、全方位投入、全人员参与,形成了以特色思政课程为主体,以学科融合育人、主题教育实践、思政课平台推进、思政团队引领为四翼的思政课建设新模式,为助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贡献了延中智慧,积累了实践经验。
“我们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育人手段,把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和课程思政紧密结合,擦亮育人底色。”延安市实验中学教师李芳说,作为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示范校,实验中学将延安精神的内涵和意义贯穿于课程教学中,立足第一课堂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政大练兵”比赛为抓手,加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思政课程育人成效;以“解说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说课比赛为抓手,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让学生在思政展示课、党员示范课、延安精神微党课和思政大练兵等日常学科课堂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厚重历史 旧址故居 化身思政教育大课堂
“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
2019年5月,延安中学被中省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确定为延安精神践行基地。学校以此为契机,坚持从延安精神和学校的办学历史、文化底蕴中挖掘鲜活的教育因子,创新教育形式和活动载体,加强基地建设,用活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增强教育效果。近五年来,延安中学发挥延安独有的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用活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开展思政课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通过“革命纪念地思政课”“重大节日思政课”“研学旅行思政课”等,将“课程思政”从课堂内辐射延伸到课堂外,发挥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功能,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五年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联动融合,组建青年马克思主义学生社团,成员分布各专业各班级,利用国旗下演讲、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创新创业实践等契机开展红色文化宣讲。在23个革命旧址设立现场教学点,在河庄坪镇赵家岸村、安塞南沟、延川梁家河村、峰达汽修等村镇和校企合作企业设立劳动教育基地。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举措。延安市新区第一中学结合延安红色教育资源,在办学实践中逐渐凝练形成“457”红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确定了“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和创意物化”四方面目标、涵盖了“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其他”五类活动形式、实施“接受红色洗礼,传承红色基因”“与英雄对话,向先辈致敬”“唱响红色歌曲,传承红色精神”“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回望峥嵘岁月,讲好革命故事”“传承农耕文化,弘扬延安精神”“青春心向党,奋进新征程”七大主题内容。通过延安红色资源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打破壁垒促进融合 探索思政教育发展新途径
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科体系建设,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用好各方面有利条件,不断推进守正创新,才能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
2020年11月,《延安中学依托延安精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案例荣列教育部公布的首批“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2022年12月14日,新华社以“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延安中学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探索思政‘金课’范本”为题对学校思政课程进行专题报道。近年来,延安中学不断探索学科融合新途径,落实课程思政教育,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两手抓,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融合,常态化开展思政课大教研活动,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科教学中,达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效果。 在语文课上,通过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探究文化、历史、道德等主题。在数理化课上,通过课题研究等方式发掘思政元素,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在政史地课上,开展“学史明智、学史增信”思政教育,让思政教育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
五年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根植延安红色沃土,坚持用延安精神滋养育人初心,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构建了“延安精神培根铸魂、圣地工匠厚德强技”的大思政课育人体系,打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政金课群。教学内容贴合学生思想认识实际,既精彩又解渴,广泛采用案例式、体验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了思政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培养了万余名志向远大、品德高尚、技能精湛的“圣地工匠”。坚持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课程设计、教案编写、教材开发中必有课程思政元素,100%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坚持每学期开展课程思政案例评比,并结集印发,示范引领。与陕西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会的30余家会员单位共享资源和教研成果等,有力推动“大思政课”教学资源充分共享、协同发展。
通过在校内广泛搭建“思政”教育馆群,延安市新区第二小学不断寻求教育载体创新。几年时间,已建立思政馆、延安生活馆、延安生态馆,开发数个场馆课程,构建了思政场馆课程群。将场馆建设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场馆中进行体验化学习、兴趣取向化学习、沉浸式学习,让“延安精神”的学习和风细雨,字润无声。学校创新建设市内首家校园里的——“延安生活”文史馆,创设“全景浸润式思政课程阵地”,让学生研究学习延安人民生产生活发生的伟大变迁,感受在我党伟大领导下的祖国发展变化,成为沉浸式思政教育基地。
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合格的人才来担当。站在新起点,谋划新篇章,办好新时代的思政课,功夫在课上也在课下,责任在校内也在校外,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延安的大思政课一定能够成为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优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