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28日
党建铸魂 匠心筑企
——延能集团以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亮点回眸
  记者 高乐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更是集团以价值创造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起步之年。集团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团结一心、踔厉奋发,实现了营业收入59亿元,利润总额14.4亿元,上缴税费10.6亿元、国有资本收益8亿元;集团位列陕西百强企业榜第59名,较上年度排名上升7位。”3月24日,延安能源化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斌在集团三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暨2024年工作会上说。当天的会上,该集团全面回顾总结了2023年各项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重点工作,并对集团系统2023年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面对煤炭价格下行的大环境,2023年以来,延能集团上下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坚持党建引领,统筹发展与安全,深入践行“三个年”活动要求,扎实推进主题教育成果转化,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亮点1:以心铸魂强党建 延安精神落地生根
  党建是国企的根和魂。加强党的领导和党风廉政建设同步推进,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保障。
  该集团坚持以心铸魂强党建,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举办3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班。落实党委会“第一议题”制度和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前置研究要求,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高标准开展主题教育,一体化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5项重点措施,开展8项课题调研,检视并整改30余项问题,形成11项调研成果。开展两轮党建工作督查指导,下发督办单7张,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同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再监督和党风廉政督察,提出建议266条,整改完成率达92%,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安全生产责任。开展为民提升服务、微腐败治理专项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建“四梁八柱”企业文化体系,集团公司被授予“陕西省企业文化示范基地”荣誉称号。坚持“用延安精神创业兴企”,集团先后被命名为省、市“弘扬延安精神践行示范基地”。
  亮点2:以稳为主保运行 生产经营推进有序
  据了解,延能集团2023年全年生产煤炭507万吨,煤炭铁路发运量55万吨,销售天然气3.1亿立方米,综合发电4.3亿度,销售液化气4567吨,实现营业收入5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4.4亿元,上缴税费10.6亿元,上缴国有资本收益8亿元。
  截至2023年底,集团资产总额达252亿元,位列陕西百强企业榜第59名,较上年度排名上升7位。
  亮点3:以治为纲强根基 安全环保局面稳定
  坚持把安全环保工作放在首位,始终树牢底线红线意识,是强化高质量发展保障的应有之义。
  在安全环保方面,该集团深入开展煤矿重大事故隐患排查专项整治2023行动和集团安全生产暨环境保护专项整治第二个三年行动,完成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陕西局两次执法监察问题整改29项,整改率95%;加强隐患超前预防,开展专家体检10次,实现集团系统全覆盖;完成6对矿井普查报告编制及子长4对矿井B类煤矿晋升工作。
  为确保安全环保局面稳定,该集团坚持安全环保双周调度机制,制定完善安全生产职责界定、费用提取和使用等管理制度,机制体系更加优化。召开安全生产专题民主生活会,深刻汲取事故教训,扎实推动“以案促改”工作。《居家安全常识百问》公开发行。投入3亿余元,完成6对矿井“电子封条”、矿区浓盐水治理、液化气储配站仪控改造等工作,并免费为市区液化气用户更换金属缠绕管2.2万余根、自闭角阀2.1万余只,确保安全环保设施设备有序更新。芦村二号煤矿瓦斯与油型气防治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同时,举办各类安全培训班28期,培训职工7800余人次,不断夯实现场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开展“党员身边无事故”和“我要安全”专题活动,推进安全生产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大整改,营造了“人人要安全、人人保安全”的浓厚氛围。
  亮点4:以优为要抓建设 产业转型扬优成势
  该集团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深耕细作优存量,抢占先机强增量,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7亿元,其中市级重点5个,累计投资13.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78%。
  在煤炭板块,矿建工程扎实推进,车村煤矿一号井顺利进入联合试运转,并成为集团首个企地合作经营煤矿;芦村一号煤矿工程煤创效超亿元;芦村二号煤矿进入井巷三期工程;禾草沟一号煤矿技改进入联合试运转,并推动整合开发元屯沟井田资源提升产能工作取得新进展;煤业集团成功入选中国煤炭企业50强。
  在热力板块,加快安塞热电联产项目建设,与陕投秦龙电力公司签订增资协议,一期项目已投产运行,二期项目顺利开工;供热管道公司获批成立;配合市人大、区人大,积极推动供热立法。
  在电力板块,市场化代理用户电量1.7亿度,并与市属10户国企绑定电量约2.5亿度;积极申报年度新能源建设指标30万千瓦;启动水务集团、延安大学和所属矿区等屋顶光伏项目13.15兆瓦的前期工作,预计2024年实现并网发电;积极争取陕电送皖配套火电、新能源项目,规划方案已报省发改委审批。
  在燃气板块,项目稳步推进,中石油陕北合作区已全面进入生产阶段,天然气年产能突破5亿方,年销售能力达到4亿方,上下游合计实现营收10.6亿元;中石化富县合作区已基本探明储量,转入开发阶段,新建CNG撬装站1座。液化气欣诚燃料能源发展公司获批成立。化工项目工艺技术路线、经济性及环境影响报告通过专家评审,环评手续进入最后审批阶段,并同步完成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签订工作。
  同时,煤炭物流销售服务半径达1000公里以上,全年实现营收8.17亿元,创效910万元。
  亮点5:以退为进提质效 改革治企蹄疾步稳
  该集团坚持向改革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在改革攻坚中强化管理效能,在管理提升中深化改革成果。印发实施了集团公司《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修订采购、招标、煤炭企业应急物资保障资金等管理办法11项,持续推进合规管理。累计化解延旅、新投等兄弟企业外部债权2.7亿元。积极推进企业瘦身健体,完成工商注销2户,专业化整合1户,退出合作4户。薪酬制度改革在集团、煤业两级机关和21家全资控股企业试行,职工平均工资增幅15%左右。实施煤泥回收、调峰用电、供热用煤夏储冬用等举措,累计降本5300万元以上,创效2100余万元。开展窄煤柱设计及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技术研究,全年多回收原煤16万吨,创收1.3亿元。智能洗选尾煤高效回收研究有效提高精煤产量18吨/天,年创效2000余万元。优化浮选智能加药技术,有效降低粗精煤泥灰分,年增收超1000万元。安塞智慧供热合同能源管理连续两个采暖季节约效益1000万元以上。城区供热公司完成138座换热站智慧化改造,建成智慧供热管理平台,预计年成本下降7%以上。
  亮点6:以创为先勇争先 科技力量蝶变焕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该集团坚持把创新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变量,加速实施厅市联动项目,形成首个极薄煤层智能化综采工作面,降低采高0.3米,减少矸石排放量4.4万余吨,减少作业人员8人,实现“降采高、减矸石,提产能、减人员”目标。极薄煤层绿色智能化开采装备及其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表学术论文11篇,形成《极薄煤层绿色智能综采关键技术》专著1部并公开发行,相关试验成果创国内该领域先河。瓦斯(油型气)灾害监控与预警重点实验室获批2023年度延安市科技创新研发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极薄煤层绿色智能开采技术装备创新中心”研发平台获批成立。与延安大学合作共建绿色能源-零碳建筑实验室,为分布式光伏在陕北地区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禾草沟二号煤矿煤矸石路基材料试验成功,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国家一级道路应用标准。编制完成煤基固废高值化利用产业发展十年规划,同步推进煤基固废制路基、巷道喷浆和有机土等新型材料试验应用,综合降本387万元。禾草沟一号煤矿、禾草沟二号煤矿智能化工作面通过省能源局验收,达到省级A类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标准。禾草沟煤业公司3-2煤智能化综采工作面“黑龙”系统顺利完成地面联调,5号煤智能化工作面已完成初验。车村煤矿一号井3号煤、5号煤智能化综采工作面进入带煤调试阶段。芦村一号煤矿永久人员定位系统投入使用。禾草沟煤业公司取得生产设施设备及装置技术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首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子长化工公司与宁夏神耀科技公司合作开发废锅流程粉煤加压气化技术,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天然气技术研发新增发明专利1项,发表期刊论文1篇。科技发展公司被认定为“陕西省瞪羚企业”,成为我市8家瞪羚企业之一。煤矿装备智能再制造项目全年实现产值2000万元以上。
  亮点7:以育为本重储备 人才梯队持续改善
  该集团注重人才梯队建设,坚持以育为本重储备,促进企业持续发展。积极参加“红色筑梦·创业延安”活动,招录采矿、环境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岗位人员13名。社招高素质财务管理人员7人。成功承办我市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相关赛事。集团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种数增加至17个,全年组织认定初、中、高级技工573人。委托铜川工业技师学院培训煤矿综采、掘进、机电、测量、通风与安全等5个专业一线技能人才178人,为加快推进煤矿自有队伍建设奠定了基础。
  亮点8:以暖为基优保障 民生福祉增进有力
  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国有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和政治担当。
  该集团积极践行国企担当,以暖为基优保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投资1800余万元,建设运营新区核桃树塔备用调峰应急热源,有效解决新区热源不足问题。持续选派第一书记,帮扶延长县交口镇吕家垣村,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困难救助标准,最高额度达3000元/人,对56名职工、124户遗属和困难户救助14.5万元。全年为系统内考取大专以上学历的18名职工子女发放助学金5万元。全面开展“孝心感恩”活动,两批孝心感恩金已发放至1827位职工父母,总金额达422.94万元。